close
續情人節的分享。取自《愈醫愈開心》,作者:譚詠康精神科醫生。
同歸於盡
陳太過往有兩次自殺記錄。她所採用的自殺方法很特別,極富中國古代特色。
那是甚麼方法呢?原來是咬舌自盡。我還以為內奸給對頭擒住嚴刑迫供時才會出此下策。
「今年六月,你為何入院?」我問她。
「我老公對我飽以老拳,我肚子受了傷,所以入院。」
「换言之,你當時沒有自殺,對不對?」
「對!我其實想斬死我老公,那知他十分強悍,我反而給他的拳腳傷了丹田和脾胃,」她咬牙切齒。「我沒有在六月自殺,但我曾在五月自殺,你又知道否?」
「五月,五月可沒有你入院的記錄啊!」我很詫異。
「當然囉,我是咬舌自盡,但咬得挺輕,只流了一點兒血,連入急症室的功夫也省掉了,又怎會入院?」她講得也算詳細。
「當時有留下遺書嗎?要死的原因是甚麼?」我想對她的自殺進行分析。
「沒有,因為沒想過會死,」她說得蠻冷靜。「我才不會那麼笨,該死的是他,他在外面有女人。要死,他先死,我再陪他一條命。」她指的當然是她老公,她說得愈是冷靜,我愈是擔心。
我們的社會氾濫著太多要和親人同歸於盡的個案,這些親人包括孩童和長者,場面令人矚目驚心。為何我們的社會變得如此暴戾狠毒?為何我們動不動便要大開殺戒?為何我們自殺之外還要剝奪別人生存的權利?何以我們心中藏著的,不是愛,反是恨?太多的問題,卻沒有答案。
能夠少一點恨,多一點愛,是我對這個城市的懇切期盼。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