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02, 19:36] mly90442020 Frost Mo: 祭程氏妹文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①,程氏妹服制再周②。淵明以少牢之奠③,俯而酹之④。嗚呼哀哉⑤!
寒往暑來,日月寖疏⑥,梁塵委積⑦,庭草荒蕪。寥寥空室,哀哀遺孤⑧。肴觴虛奠⑨,人逝焉如⑩!
誰無兄弟⑪,人亦同生。嗟我與爾⑫,特百常情⑬。慈妣早世⑭,時尚孺嬰。我年二六⑮,爾才九齡。爰從靡識⑯,撫髫相成⑰。
諮爾令妹⑱,有德有操。靖恭鮮言⑲,聞善則樂。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⑳,可象可效㉑。我聞為善,慶自己蹈㉒。彼蒼何偏㉓,而不斯報㉔!
昔在江陵㉕,重罹天罰㉖。兄弟索居㉗,乖隔楚越㉘。伊我與爾㉙,百哀是切㉚。黯黯高雲㉛,蕭蕭冬月㉜。白雪掩晨,長風悲節㉝。感惟崩號㉞,興言泣血㉟。
尋念平昔㊱,觸事未遠㊲,書疏猶存㊳,遺孤滿眼㊴。如何一往,終天不返㊵!寂寂高堂,何時複踐?藐藐孤女㊶,曷依曷恃㊷?煢煢遊魂㊸,誰主誰祀㊹?奈何程妹,于此永已㊺!死如有知,相見蒿裡㊻。嗚呼哀哉![1]
[14/02, 19:38] mly90442020 Frost Mo:
《祭程氏妹文》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篇祭文。這篇祭文讚揚了程氏妹的言行品德,並通過回憶往日兄妹的友情而寄託深切的哀思。全文以四言韻文寫成,行文或高亢或低回,真摯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悲痛之情。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鑒賞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祭程氏妹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維:句首助飼,無意義。晉義熙三年:即西元407年。義熙是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年號。甲辰:古人用於支紀日,甲辰是該年五月初六。
②服制:服喪的禮制。再周:兩個週期。已嫁姊妹,按服制應為九個月。義熙三年(407)五月距程氏妹之死約十八個月,所以說服制再周。
③少牢:古代稱祭祀用的豕和羊。奠: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④酹(lèi):灑酒於地表示祭奠。
⑤嗚呼哀哉:悲呼之辭。祭文中常用的感歎句。
⑥寖(jìn)疏:漸遠。寖:同“浸”,逐漸。
⑦梁塵:屋樑上的塵土。委:堆積。
⑧遺孤:指程氏妹留下的孤女。
⑨肴(yáo):熟的肉食。觴:原指飲酒器,這裡指酒。虛:這裡是徒然、空自的意思。
⑩人逝:指程氏妹已經去世。焉如:何往,哪兒去了。
⑪兄弟:古代常以“兄弟”概指兄弟姊妹。
⑫嗟:感歎詞。爾:你。
⑬特:特出的,獨有的。百:百倍。常情:指一般的兄妹之情。
⑭妣(bǐ):已經死去的母親,指程氏妹的生母,作者的庶母。
⑮二六:十二歲。
⑯爰:乃。靡識:無知。指尚未懂事。
⑰撫髫相成:謂從小互相愛護著一起長大。髫:古代指孩子的下垂的頭髮。
⑱諮:歎息聲。令:美,善。
⑲靖:安靜。恭:謙遜有禮。鮮:少。
⑳行止中閨:謂言行舉止都符合女性的規範。閨:本指女子起居的內室,這裡代指女性。
㉑可象可效:值得學習和效法。象:法,楷模。
㉒慶自己蹈:言幸福應是由自己努力而取得。慶:幸福。自:由於。蹈:實行。
㉓彼蒼何偏:蒼天為什麼這樣不公正。彼蒼:指天。《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偏:偏私,不公正。
㉔而不斯報:沒有給予應有的報應。斯報:指上文“慶自己蹈”句意,應得此善報。
㉕昔在江陵:指作者于晉隆安五年(401)七月銷假還江陵任職。
㉖重(chóng)罹(lí):再一次遭受。天罰:上天的懲罰。指作者的生母孟氏在這一年的冬天去世。因為庶母先亡,故生母又逝是“重罹天罰“。
㉗兄弟:指兄妹。索居:獨居。這裡指兄妹散居。
㉘乖隔楚越:謂分居異地。乖:相離。楚越:楚地與越地。《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楚越並非實指,僅藉以表示分居異地。
㉙伊:句首助詞。
㉚是:語助詞,用以確指“百哀”。切:痛切。
㉛黯(àn)黯:深黑,昏暗。
㉜蕭蕭:形容寒風聲。
㉝悲:悲號,形容風聲淒厲。節:節氣,節令。
㉞感惟崩號:感慟得叩頭哭號。崩:崩角。形容叩頭像山崩一樣。語出《尚書·泰誓中》“若崩厥角”。號:號哭。
㉟興:舉,指舉哀。言:語助同,無意義。泣血:哭出血來。形容極度悲哀。
㊱尋念:追思。平昔:過去的日子。
㊲觸事未遠:謂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樣,並不遙遠。
㊳書疏:指互通的書信。
㊴滿眼:在眼前;一睜開眼就看見。
㊵終天:永久。
㊶藐(miǎo)藐:幼小的樣子。
㊷曷:同“何”。依、恃:都是依靠的意思。失父為失怙,失母為失恃。《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㊸煢(qióng)煢:孤獨的樣子。
㊹主:掌管,指祭祀之事。祀:祭。
㊺永已:永遠完了。
㊻蒿裡:是死者魂魄所歸之處,即指墓地。古樂府有喪歌《蒿裡行》。[1] [2] [3]
白話譯文
逐句 全譯
晉代義熙三年五月六日,為程氏妹服喪已滿十八個月了。淵明我用豬、羊二牲為你祭奠,躬身以酒灑地。嗚呼悲哀啊!
寒往暑來,歲月漸逝,屋樑上塵土堆積,庭院裡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寂寞空曠的屋裡悲哀哭啼的是她遺下的孤女。陳列著酒肉只能作虛空的祭奠,你已逝去,不知去往何處!
誰無兄弟姐妹,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唉,我們兄妹之間的感情,卻超過一般人的百倍。慈母早年去世,當時你還很小,我十二歲,你才九歲。就從那無知的童年時代,我們相互愛護著一起長大。
唉,你是我善良的妹妹,既有優良的德行,又有美好的操守。你安靜謙遜,少言寡語,聽到美好的事情就內心高興。你為人端正而又溫和,既和兄弟友愛,又能孝順長輩。你言行舉止都符合女性的規範,值得學習和效法。我聽說行善之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幸福,可是蒼天為什麼這樣不公正,沒有給她以善報!
過去在江陵之時,再一次遭到上天的懲罰——母親去世,你我分散而居,相隔異地。惟有我們兄妹二人,經受著無數的哀痛。高空烏雲密佈,冬月寒風蕭蕭,清晨白雪覆蓋大地,大風在冬季裡悲號。我悲傷感慟得叩頭哭號,每當傷心眼中就哭出血來。
追思過去的日子,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樣,並不遙遠,互通的書信依然還在,你的遺孤就在眼前。為什麼你一去就永遠不返!寂靜的高堂上,何時再有你的足跡?幼小的孤女,能依靠准呢?你那孤獨遊蕩的魂魄,有誰主祭祀呢?如何是好啊程妹,就這樣永遠完結了!如果死後有知,那我們將來就在墓地相會吧。嗚呼悲哀啊![3]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第二首詩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表現了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詩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風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對歸隱的自豪。第四首寫作者親自參加勞動和對勞動的熱愛,表明他不但沒有因早出晚歸地辛苦勞動而減少對勞動的興趣,反而加深了他對勞動的感情,堅定了他終生歸耕的決心。第五首詩講述了作者耕種歸來的活動,表達其欣然自得之情,內蘊醇厚,情感真摯。第六首詩講述了詩人一天的勞動生活,最後揭示其勞動的體驗、田居的用心。末首諸家以為非陶詩,而蘇軾以為陶作,並評曰“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冷齋詩話》)。
勸農
《勸農》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勸勉人們重視和從事農業勞動,共分六章:第一章寫上古先民的樸素生活;第二章寫古代聖君賢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視農業勞動;第三章寫古代農業生產的繁榮景象和勞作者勤苦而自逸的生活;第四章寫即使賢達之人也勤作於農田之中,眾人更不可遊手好閒;第五章旨在勸勤勉而戒懶惰;第六章說孔子、董仲舒專心學業,不事農耕的行為高不可攀,藉以批評那些既不勞作又不進德修業的人。全詩結構環環相扣,寫景觀物,情致高遠,體現出曠遠的性情。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