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 著夷、 濮、苴、奴、賓、共、(rang)(dan)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 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相傳夏禹王分華夏為九州,梁州所屬就有""。在甲骨文中,也有關于"巴方"的記載。郭沫 若先生對此有詩贊曰:“巴蜀由來古,殷周已見傳”。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周慎靚王五年(316),秦滅巴國,置巴郡。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秦始皇二十六年(221)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后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 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因渝人趙諗叛誅事,朝廷慮“渝”有“變”之意, 改渝州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皇子趙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

挑夫這一門古老的行業在重慶仍然流行。(下)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辛亥革命后,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55 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于1937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涪 都”。連同遠古巴國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國建都,重慶在歷史上就有三次成為國都。 游資源構成了集山、水、林、泉、瀑、峽、洞等為一體的壯麗自然景色和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峽文化、“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爐的濃郁文化 色彩。 從夏禹王“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涂山舊痕,到國共兩黨眾多名人名事遺址﹔從大寧河千古懸棺真貌,到“上帝折鞭之處”的合川釣魚城古跡﹔從馳名古今的長江三 峽,到譽滿天下的大足石刻,組成具有重慶特色的“山城都市風光”、“長江三峽旅游黃金線”和“八大特色旅游區”,共有景點300余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 單位10多個。 同時,巴渝古朴獨特的民風民俗引人入勝,多姿多彩的地方文藝令人傾倒。重慶還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吃”與“游”相得益彰,平添旅游者無限雅興。古老 的重慶舊貌尚 可辨,新妝更奇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1945年8月28日 重慶談判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毛澤東和蔣介石合照。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劉伯承和鄧小平等中共元老倡建的人民大會堂迄今已有57年歷史

依山而建的山城――重慶。下圖為該市的模型。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夏長溫高、冬暖少雪、春早秋短、多霧濕潤,有霧都之稱。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18.6度,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重慶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盛夏最高氣溫可達38度、甚至39度,冬春多濃霧,年平均霧日100~150天左右。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蜀繡:自古以來名列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繡法以短針細密見長,具有「平齊光亮、內實外鬆、密不成堆、稀不見底」的特色,繡面表現豐富多彩寫實像真。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土家織錦:當地又稱為「西蘭卡普」,在土家族語裡「西蘭」為被面之意,而「卡普」指的是花。土家織錦多以紅、藍、白色棉線為經﹔各色絲、棉、毛線作緯,編織利用挖空挑織手法,圖案多為象徵、連續對稱圖形,極具古樸典雅風格。  三峽石硯:俗稱峽硯,與金音石硯、夔硯並稱巴渝三大名硯。主要採用北碚一帶,即嘉陵江瀝鼻峽段所出產的紫雲石刻製而成。紫雲石呈灰黑色,質地細緻紋路優美多變。經過工匠的雕刻琢磨後,石硯除被賦予新的生命,且具有溶墨快、墨汁揮發慢的特點,深受文人墨客青睞。

墊江棕竹:四川山區適合棕竹生長,當地民眾取質地良好的竹材,經燒彈、打磨、拋光、扳直等程序,成為竹器製作的優質基材。當地除拿來作為一般竹器編織使用外,還發展出與水牛角、銀製焊銅匝針桿、柄相連接的竹杖、煙桿工藝。所產的棕竹杖或角煙桿古樸堅韌,製作細緻精巧,玲瓏輕便適用,深受使用者喜愛。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火鍋是川菜中最有特色的一種佳餚,麻、辣、燙、鮮、脆、嫩是重慶麻辣火鍋的特色,吃過的人莫不讚不絕口、回味無窮,近年來更發揚光大,延燒到海內外,可說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熱騰騰的火鍋。重慶火鍋的歷史約有70多年,源於重慶江北河邊。約在20年代,江北有幾家屠牛場,賣掉牛肉後,內臟不易銷售,江邊渡口一些飲食攤販廉價買來,洗淨切碎,加佐料大鍋熬成,供應船民小販等。一晚鮮美的牛雜,就一餐飯,價廉物美實惠,頗受歡迎。然而到了冬天,江風一吹、牛雜一冷,味道就差了。以後改為圍著鍋隨燙隨吃,既實惠又方便。 

十多年後,火鍋聲譽日隆,進入餐館飯店,登上大雅之堂,加上不斷改良、發展,演變為多人共燙一鍋,或一人一鍋多種的形式,同時改燒柴為燒碳,單一的牛雜也發展成幾十種亦熟的時鮮,如鮮魚、鮮肉、豆芽、黃蔥等葷素菜品,調味佐料也變得豐富多樣,並可隨食客的口味隨意變換,或濃或淡、或鹹或甜、或麻或辣,現在的火鍋,在重慶已是雅俗共賞、最受歡迎的美食,即使是盛夏酷暑,品嚐的人也大有人在。

有人說,重慶火鍋好吃是因為加了罌粟,讓人一吃就上癮,不過可信度不高,因為實在不合成本;不過火鍋中確實加入了特殊的中藥配方,因此雖然吃來麻辣、卻不易上火,許多四川姑娘還認為吃的越多、皮膚越好呢!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墊江牡丹節:重慶墊江太平牡丹節,每年在墊江縣太平鎮牡丹文化廣場舉行,主旨在以花為媒,以「萬里牡丹十里紅、抬頭笑迎八方客」為精神,積極結合太平牡丹生態旅遊區、明月山市級森林公園、三合生態旅遊區、迎風湖旅遊風景區與白家湖濱旅遊度假村等景區景點,促進地方旅遊發展。 

捨巴日:為土家族年節慶典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就是俗稱的擺手舞。捨巴日,發源於重慶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酉水河流域。原是土家族祭祀祈禱的傳統活動,多在土家族年節內舉行,逐漸發展成為結合祭祀、祈禱、歌舞、社交、體育競賽、物資交流的綜合性民俗節慶。

位於長江和嘉陵江交界的重慶市(左邊橫向的江面乃嘉陵江(下)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有別於國內很多城市,重慶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其起伏不平的地勢,建築物沿山勢而建,高低有致,加上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整個城市依山傍水,層次分明,很容易便叫人聯想到,那是一幅多麼優美的畫面。筆者首次踏足重慶,便不其然被那獨特的環境吸引覑,更專程來到市內的索道站,一嘗乘坐當地人的日常交通公具,來欣賞這山城美景。 

  已有16年歷史、全長1,166米的長江索道,每天來來回回接載市民橫渡長江兩岸,為當地居民提供方便之餘,對遊人來說,毋疑也是一個絕佳又划算的遊覽公具。你只須付出2 元人民幣,便可由北站渝中區新華路,橫跨長江來到南岸區上新街,全程雖只有約5 分鐘,卻可讓你將兩岸景色盡收眼底,不失為一趟寫意旅程。惟索道只服務至晚上9 45分,如想繼續欣賞著名的山城夜色,便得推薦你來到當地熱門拍拖勝地朝天門廣場,或儼如尖東海傍的南濱路,便可看到五光十色的夜景;再者,南濱路下段更是餐廳、酒吧匯聚的夜蒲熱點,賞景之餘,你還可順道領略一下重慶地道的夜生活,喝喝酒、聽聽現場音樂、吃點東西等,歡度快樂一夜。

 
曾作戰時首都的重慶歷史悠久
 
重慶長江夜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