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十一月十一日,內地人稱為「光棍節」,受到內地年輕人重視,他們在這天會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以此為傲,但同一天民間會舉行活動,讓單身男女聚會,協助他們脫離光棍的狀態。

        其實遲婚,甚至終身不嫁娶,已經成為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趨勢,由此引起的低生育率問題,困擾不少政府,擔心長遠經濟發展受人口下降牽制。

        港府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未婚女性人數於過去二十年急升逾六成四,去年有三成多,約一百零二萬名女性人口從未結婚,當中逾五十六萬屬二十至三十四歲的適婚年齡,而三十至三十四歲仍未婚的男士亦有十二萬人,反映本港「熟男熟女」人口有增無減。

        港府早前推出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提出透過教育提升人口質素、研究引入人才和輸入外勞、應對長者的需要以外,還強調要營造環境,讓年輕夫婦生兒育女。但要提高生育率,先決條件,是男女願意結婚。

        多個國家都大力鼓勵男女結婚和生育,新加坡政府為大學生搞配對舞會,南韓為夫妻提供多項育兒津貼,香港在這些方面明顯較落後,政府可能認為難以從政策入手, 但市場上的婚姻介紹、極速約會等交友服務愈來愈多,甚至有大學為男多女少、女多男少的學系搞活動,目的都是協助覓偶。


教育、高收 入一族,擇偶要求高,遲婚可能性更大,長遠而言,這個階層生育率下滑,可能造成人口結構失衡。香港難以改變每天從內地輸入一百五十名持單程證入境人士的政 策,而這批新增人口,又多屬低教育低技術人士,如何透過政策鼓勵結婚及生育,提升人口質素,是政府急須面對的施政重點之一。


香港多剩女本來是一個印象,不過經過統計處最近發表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本港50歲以下的男女,幾乎有一半男人和四成女人都未結過婚。港男、港女到底是不願意結婚?還是無能力結婚?港男、港女不結婚對香港社會有甚麼影響呢?


 


        不婚有社會因素


 


        港男、港女不結婚,相信有很多原因。有些人不想有束縛,希望保持自由身而不結婚;有婚姻顧問說港女不結婚,是因為香港女性經濟獨立、學歷好、薪酬高,要求也高,因此揀來揀去也揀不到理想丈夫,於是索性不結婚。另外,港女眼角高,部份港男可能娶妻向外求,北上擇偶、越洋娶妻都有,鑑於香港人口女多於男,港男不以港女為配偶,不婚的港女人口當然也進一步上升。


 


        上述種種因素是個人選擇,但港男港女不結婚也有社會因素。香港今天的工作環境是工時長、壓力大,適婚的男男女女在職場勞累工作,所剩有幾多閒暇時間去拍拖?無論專業、白領,以至藍領,每天工作朝八晚八,甚至更甚者大有人在,經過一天勞累,還有幾多人有閒情逸致去談情說愛?


 


       


間是問題,實質生活條件是另一個問題。根據人口普查另一項調查結果所得,香港家庭住戶收入中位數是20,500元,金額雖然比十年前增加了1,790元,但增幅追不上通脹。約20,000元的月薪,單身一族生活相信算是不俗,二人世界也可以,但若要養多一個小孩,經濟壓力相當大。同一個普查指出私樓每月租金中位數是7,500,私樓按揭供款中位數是8,000元。如果意欲結婚的港男,港女家庭月薪在20,000元而要拿出8,000元支付住屋所需,每月可用的款額是12,000元,即平均每日400元,以這個支出水平去應付每日衣、食、行的使費,有幾多人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去結婚、生子、組織家庭、讓家人不會在巨大經濟壓力下生活?生活迫人,結婚育兒是否已被不少適婚港男港女視為奢侈品?


 


        港男、港女不結婚,不育兒,結果一定是加劇人口老化。按人口普查所得,香港在過去十年,市民的年齡中位數已由36.7歲急升至去年的41.7歲,人口老化步伐加劇,若港男、港女不婚情況持續兼惡化,老化的速率會進一步加劇,香港不難成為一個老人城,就此而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可以如何解決?官府也有考慮呢?


 


        結婚育兒不是障礙


 


        港男、港女不結婚若是基於個人因素,官府不能左右這類適婚男女的意志,但若他們不婚是因為社會環境因素,政府在社會政策上可否針對問題,例如改善整體勞動人口現時工時過長的情況,正視樓價問題對市民造成的經濟壓力等等方面,以製造誘因令港男、港女感到結婚育兒不是障礙重重,相信對鼓勵港男、港女結婚有正面作用。


 


        最後,同樣重要的也是官府要及早理順人口政策,為人口可能加速老化訂出應對措施,以避免將來出現一連串的社會問題,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方為上策。


 


 


        黃麗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