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流旅遊】全程不設購物店,白天不設自費增遊項目,旅程預算更易掌握!
- 【億元打造】耗資70億元打造~牛首山,遊覽『佛頂宮』。( 永安獨家VIP安排,無需排隊候車進佛頂宮) !
- 【市場獨家】到訪中國最大私人珍藏館~周園,鑑賞周賀桐先生家族五世之稀世珍藏,價值超過500億!
- 【市場獨家】參觀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文物專家稱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古代寺廟遺址!
- 【市場獨家】安排【戲宴】體驗傳統戲曲魅力,感受老城南慢生活!
- 【古早地道】逛逛夫子廟步行街,探尋地道秦淮小吃,品嚐古早風味!
- 【悠然自得】到訪南京1912休閒街區,欣賞民國老建築及古文藝風!
- 【城南舊貌】遊老門東仿古街,回溯明清時期傳統老城南原貌!
- 【湖上園林】《世界文化遺產》揚州瘦西湖,秀麗儼如天然國畫長卷!
- 【悠閒住宿】南京連續入住3晚五星級標準,保證不搬酒店,為您解決每晚整理行裝的煩惱,玩得更盡興!
- 【地道風味】享用地道揚州雙頭宴 、南京鹽水鴨 、鎮江肴肉、陽春麵等!
- 【升級貼心】安排耳機導賞,讓每一位貴賓都能清楚聆聽導遊講解,投入精彩旅程!
-
第一天香港 ✈ 南京-揚州- (約16:30) 天寧寺(康熙皇帝行宮) ─(約18:00)晚餐【雙頭宴】─(約20:00抵達)東關古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約22:00抵達)酒店
- 晚餐:雙頭宴
- 住宿:揚州:五星級標準長青國際酒店 (#wifi)
- 南京至揚州車程約1.5小時
- # 酒店免費提供WiFi 設備,覆蓋範圍需視乎酒店安排。
- 註:遊覽時間(已包括車程及觀光時間)只供參考,行程隨時會因應不同進出口岸、航班、交通、天氣、突發事件等因素而作出調整。午晚餐之用膳時間以1小時為基礎,或因應行程時間作悉數調整。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東關街是揚州城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 也是揚州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 東關街距今約有1200年曆史。自中國大運河開通後,這條外依運河、內聯城區的通衢大道, 逐步成為最活躍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經過千年的積澱, 街內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存和人文古跡, 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街。 歷史要素唐代,揚州贏得了“東南第一商埠”的美譽,有天下“揚一益二”之稱,而利津古渡(即今天的東關古渡) 是當時揚州最繁華的交通要衝。有了碼頭就有街市, 舟楫的便利和漕運的繁忙,催化出一條商貿密集、 人氣興旺的繁華古街——東關街。 上個世紀90年代發掘的揚州東門遺址證明,早在唐代至元代時期,東關街就擁有堅固的城垣、獨具特色的民居和設施齊全的浴室。 據揚州文史專家考證,唐代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描述的就是東關街。 清代,中國四大行商之一的揚州鹽商,更把東關街作為居住的首選之地。 東關街集中了大量鹽商住宅以及園林別業, 目前保存完好的就有個園(鹽商黃至筠所建)、華氏園( 鹽商華友梅所建)、街南書屋(鹽商馬曰琯兄弟所建)、 冬榮園等眾多的鹽商遺跡。 清末民初,揚州近代工商業開始啟蒙,東關街遂成為眾多商業老字號的發祥地。如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 四美”醬園,曾于1915年獲得過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 創辦于1927年的“三和”醬菜, 在1988年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牌; 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的“謝馥春”香粉鋪, 1915年與茅臺酒同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此外, 創辦于1862年的潘廣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廣盛豆腐店、 1909年的陳同興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紙店、 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張洪興當鋪、 1938年的慶豐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 1941年的協豐南貨店、1945年的淩大興茶食店、 1946年的富記當鋪、周廣興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順泰南貨店、 恒泰祥顏色店,朱德記麵粉店、樊順興傘店、曹順興籮匾老鋪、 孫鑄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孫記玉器作坊、董厚和襪廠等, 都在揚州經濟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記。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東關街還完好保存著條石鋪就的路面,許多由馬頭墻、銅環門、小天井組成的江南三合院, 以及由格扇門拼接的沿街店舖。 2006年10月,揚州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其申報素材就取自以東關街為代表的“保護古城、 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和行動”。 自2007年始,揚州在“東關古渡”連續舉辦了三屆“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開幕儀式, 來自中國大運河沿線30多個城市的市長一致評價: 東關街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街。 文化要素揚州因京杭大運河第一鍬在這裡開挖,又被譽為 “中國運河第一城”。舟楫的便利,不知讓揚州演繹了多少風雲際會的歷史;漕運的繁忙,又不知讓揚州留下了多少令人遐想的傳奇。聞名天下的“揚州三把刀”就誕生於東關街地區。先説揚州廚刀。清康乾時期,揚州鹽商富甲天下,習于浮華,精於肴饌,“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清康熙《揚州府志》)。而鹽商府第林立的東關街,酒肆、飯店得風氣之先,共同打造出名動天下的“淮揚菜係”。淮揚菜係在文化層面上形成高雅、精緻、融和、時尚、養生的特色;在技術層面上凸顯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注重火候、擅長燉燜,清淡味醇、鹹甜適中,造型優美、色澤艷麗的風格。新中國“開國第一宴”選用的就是淮揚菜係。再説揚州修腳刀。東關街浴室眾多,其足藝足療源遠流長,搓澡後又修腳,既潔身又療病。這裡出産的修腳刀有5種:口窄輕便的平刀、厚而堅的錛刀、嵌趾刀、刀薄柄扁的鏟刀和刮刀,刀型不同,用途各異。修腳師操刀上陣,或撕胼胝,或挖雞眼,或修嵌甲殘甲。東關街的修腳刀加上修腳師的精湛技藝,稱得上是各種腳病的剋星。 -
如今,歷經風雨磨礪的“揚州三把刀”走遍了全國,走向了世界,也成為揚州文化最鮮明的標誌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揚州剪紙與東關街有著不解之緣。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紙為花,做成春蝶、春線、春勝等樣式,“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觀以為樂。清代揚州,由於江淮鹽業帶來城市的繁榮,從鹽商巨賈到市井民家都講究穿戴,東關街上以剪紙為生的民間藝人頗多。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幾張素紙,憑著心靈手巧,剪出生動活潑、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樣,再做為繡品的底樣。
-
近代揚州剪紙工藝大師張永壽就是在東關街長大的,郭沫若曾為他的作品題詩:“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放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2007年,中國剪紙博物館在東關街旁的馬家巷內落成。
甫抵南京後,馬上驅車丁往歷史古城揚州(全陪地陪說車程問題,而不會在今天遊玩天寧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xmeaor8.html
以上荷花可在 老門東欣賞到。(上)以下所售的,全是揚州著名食品,但黃小姐說,鴨血粉絲最好在南京吃,因為較地道。
以下寶號是南京導遊黃小姐介紹,她說很美味,尤其是桂花藕粉團、煎藕餅。前者微甜,清而不淡,而且即叫即做。
本來以下書檔有論及寫作的內容,然而負責人由頭到尾談電話,根本沒有照顧顧客的意圖,只敷衍地說十元,而以那本書的破爛程度,充其量只值5元。由於他仍在談電話,沒有誠意可言,我連討價還價的氣也省回,繼續瀏覽其他商店。
自大運河開通後,這條外依運河、內連城區的通衢大道,逐步成為最活躍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經過千年的積澱,街內留下豐厚的歷史遺存和人文古蹟,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街。
當年馬可波羅也到過揚州。(上)
穿越老門東,到了望江南吃特色晚餐,但最好改善上菜的次序(在下面揚州炒飯圖片的敘述中,談及如何上菜才是最合理的):
別看以下四季豆看似清清淡淡,其實一如外省的製作,濃郁而充滿辣味。
第一頭:獅子頭,比香港做的較軟。
揚州炒飯炒得可口(下),不過大陸很多地方最敗北的是先上一窩大白飯,而特色的食品往往很遲才端出來,所以客人的肚皮已飽得七七八八,根本可以再吃特色食物的"容量"不多,往往造成浪費。其實這個現象在大陸一直持續,可是沒有顯著的改善,究其原因是他們不設身處地站在客人的需要做事,只從自己的做事習慣出發,結果只能注定失敗。
再者,他們經常使用湯碗盛飯,客人不是兮父,根本無可能全部吃掉,強烈建議他們應客人的有添食的需求,才以碗為單位端出來,才能達到既不浪費,也不致餓壞客人。
大家別誤會以下是麵條,其實是豆腐絲,廣東食譜中,豆腐很少切絲的,所以出外旅遊見識不少。
另一頭則是鰱魚,製作特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