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章宋元散文
第一節概說
一、宋代散文與韓、柳散文的關係
經韓、柳之後,唐代辦文風氣雖已遭到削弱,但實力還很不小,許多作家的文章仍用駢四儷六之辭。到了晚唐,韓、柳、杜、白所主導的文學思潮又因李賀、李商隱、溫庭筠等的駢文艷詩煽動,唯美文學得到復活,而專為色情的長短句的興起,更助長唯美文學的繁榮。宋初「西崑體」詩文正表現這種盛況,作家「更迭唱和」、「雕章嚴句」,不理會文學的本質。部分有文學思想的作者不滿這種情況,在創作上採取消極不合作的態度,如范仲淹、柳開、寇準、林道等。
柳開是北宋初期最早提倡古文的人。他少時從一位姓趙的老先生那裏唸過一些韓文,十分佩服,極力模放,改名為肩愈、紹元,表示要肩負繼承韓、柳的業蹟。他主張「明道」、「致用」、「尊韓」,「重散體」、「反西崑」五點。他要肩負「道統」和「文統」,可惜才力不高,影響下人。此後穆修也提倡。穆修的學生尹洙收了個弟子,叫歐陽修,是個青出於藍的人物,他終於帳轉了整個時代風氣。歐陽修在廢紙簍中得到一部顛倒脱落的韓文,讀起來愛不釋手,又受了穆修、尹洙二人的指點,成為一代宗師,把古文運動領上真正成功的境界。
二、宋代散文發展概況
山於北宋是高度中央集權國家,生產發展,城市繁榮,社會安定,文化生活漸漸豐富,所以古文運動度興起。
歐陽修不但是詩、詞、賦及四六駢文名手,更是傑出的古文大家,他的散文不專發議論而表現出他的成績,令人欽佩。此外,他在政治界及學術界的地位崇高,更樂於指導青年,故成為文壇盟主。他的朋友王禹偁、蘇舜欽、梅堯臣都愛古文,時相切磋,而他的學生蘇軾、曾鞏、王安石更人力推动,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古文運助集團。此時「西崑體」已統治文壇近半世紀,文學青年急思收中,於是「天下學者非韓不學」,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系統於是建立了。
至於周敦頤等理學家出,他們對文學要求,限於最實際的功用,注重倫常教化,完全以道學為中心、輕視美和藝的意義,視從中文學為玩物喪志,走向「文學無用論」和「載道說」的極端。他們人寫語錄體文章,影響直延至清代末期。
第二節重要作家
宋代古文名家極多,今將影響較大者臚列於下:
1 歐陽修 歐陽修(公元一00七至一O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盧陵(江西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苦,靠母親鄭氏教養長大。宋仁宗時考中進士,從此在地方和中央做官。他對當時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又提出了務農節用的思想。
他在西京的時候,結識了尹洙(師魯)和梅堯臣。尹工文,梅工詩,朝夕互相研討,於是以文章名聞天下。他因上疏論朋黨,遭受小人嫉惡和誣陷,貶官外放,出知滁州,類州等地。其後再回京師任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
至和二年(一O五五)出使契丹,以文章盛名,受到優待。
嘉祐二年(一O五七)任禮部貢舉,排除當時流行的險怪奇澀的文體,選拔曾鞏、蘇軾、蘇轍等為進士,文風因而一變。
嘉祐三年,他繼包拯之後,任開封府知縣,很有治績。熙寧四年(一O七)七月告老歸類州,過着閒適愉快的生活,次年病卒,年六十六歲,進赠太子太師,謚文忠。
作品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著《新五代史》 ,詩文輯有《歐陽文忠公集》 詞有《六詞》,詩歌批評有《六一詩話》。
歐陽修研究韓文數十年,從「安雅」方面努力,終於成為宋代偉大的古文家。他對古文運動也
作出了重大貢獻:
a 恢復韓愈所開創的道統 宋初詩壇出現只重形式的「西崑體」,作者採用華麗的辭藻、工整的對偶為統治者粉飾昇平,時人爭效,形成綺靡作風。歐陽修主張文道並重,糾正西崑體的風氣使詩文得到革新,韓愈所開創的道統得以恢復。
b 使古文運動得到發展 古文運動到了晚唐已經式微,而歐陽修無論在政治上抑或在文壇上都
有崇高地位,由於他大力提倡古文,許多人便加以仿效,使唐代之古文運動得以延續和發展。
c 理論和實踐影響深遠 歐陽修的為文見解豐富了韓愈所提出的理論,另外他又在實踐上留下
大量作品,對古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宋代著名古文家,如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等均主張「近師歐陽,遠師韓愈。」
一般來說,韓文氣勢浩瀚,矯健雄放,歐文却深醇紓徐,溫柔婉達,一剛一柔,恰成對比,這是與他們的才性有關的。韓文有「奇崛」的一面,更有「安雅」的一面;歐陽修天性深婉,雍容閒雅,加上他的卓異才華,於是創出了自己獨特的文風。歐陽修的文章,極具陰柔之美,情韻深致,表現出一種雍容雅膽的韻味,無論是議論或敘事,他都能寫得明暢簡潔,豐滿生動。他的政論文雖然不及韓愈的充沛有力,但反複論証,抑揚動蕩,能以理服人。他長於
在一些文學散文中寫人、寫事、寫景,尤其善於以極其簡潔的筆墨,渲染出十分濃厚的抒情氣氛。
文學家對他的文章加以評論的很多,如王安石《祭歐陽公文》:「公器質深厚,智識高遠………
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香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辯閱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
《蘇軾居士集序》:「歐陽子論大道如韓愈,論事似陸贊,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此作予言也,天下之言也。」
蘇軾《歐陽公神道碑》:「公之於文,天材有餘,豐約中度,雍容俯仰,不大聲色,而義理自勝,短章大論,施無不可,有欲效之,不能則俗,不淫則陋,終不可及,是以獨步當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
3蘇軾 蘇軾(公元10三六|101)字子瞻,眉山人。號東坡居士,因為他曾在黃州築室而居。二十歲中進士,獲歐陽修賞識。當時王安石為相,推行新法,但蘇軾在政治上較為保守,站在反對新法的路線上,因而受到新黨的排擠,被貶出任地方官。由調杭州開始,共任過廿多個地方官。在被新黨分子誣誘下獄獲釋後,調任黄州團練副使。
至司馬光執政,他才有內調機會,但他反對司馬光盲目的廢除新法,與司馬光意見不合,於是自動要求外放。
他從壯年時期開始,就浮沉在黨爭的漩渦裏,大部份時間過着被壓抑的貶謫生活。豐富的經歷,充實了生活內容,鍛鍊了意志,拓展了胸襟,為他在文學上獲有光輝的成就提供了條件。
蘇軾思想的顯著特點是「雜」,他所倡導的蜀學就是柔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的大雜會。各家的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同樣的吸引力。他欽慕屈原、諸葛亮、陸費等濟世的人物,想做一個節氣凜然、敢作敢為的儒者;他又酷愛陶潛,追求老莊的隱逸生活;他不單熱衷於道教的養生術,而且精通禪學,與和尚們有親密的來往。佛、老、道三家有相通之處,但與儒家思想則有矛盾的地方。他早期的政治思想,曾經以儒家衛道者身份排斥老莊,視他們為「異端」,但他的人生思想却是深受老莊的影響,因此,他是以「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兩者統一起來的。在後期,他在政治方面飽受挫折,於是佛、老思想便成了他人生處世哲學的主導思想,也是他在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後,仍然堅持着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對他的影響又有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
蘇軾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他的詩、詞和散文在北宋文學中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他的創作範圍也較同時期的作家廣闊。他長時期在各地游宦,與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物交游,於是擴大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閱歷,使他的作品能夠反映當時社會的精神和生活面貌。
蘇軾在藝術方面也有相當重要的成就,他是一個富有才華的作家。筆力縱橫,揮洒自如是他創作的特色。他在《文說》中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滔滔,雖一日千里無雄。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
他的七言古詩,詞的長調和議論文字等,更是才情奔放,氣勢澎湃,而又能收能放,舒卷無不如意。他的許多作品又表現得婉轉含蓄和輕靈流麗。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以平易自然、文從字順為特點,他的奏議和歷史論文,深受《戰國策》、《孟子》、《莊子》、賈誼、陸贊等影響,寫得清晰透徹,雄辯滔滔。他最大的成就就在散文。他的文章多發有議論的成份,亦涉及人生的問題。
他的筆記文《志林》是日常生活片段的記述文,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鮮明地而又仿佛極不經意地寫出一種情調或一片心境。
蘇城的作品有《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他在文學史上留下很大的影響:
a 對當時的影響 蘇軾十分重視文學人才的發掘和培養,他曾提拔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來,他們被稱為「蘇門四學士」。其他如陳師道、李荐、李之儀等也得過他的指導,受他的影響很大。
b 對後世的影響
1. 詩:蘇詩那種廣闊的境界和奔放的風俗,往往為一些有革新精神的詩人所推重,金代曾有「蘇詩運動」,使北方作家得到了詩歌技巧的訓練。明代的公安派作家十分重視蘇詩,而反對「詩必盛唐」的「後七子」;清代的「宗宋派」詩人如錢益謙,也推崇蘇詩。
2. 詞:蘇軾所創的豪放詞風,把詞引向健康、廣闊的道路。南宋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就受到他的啟示,而在詞的思想內容上有更高的發展,形成了「蘇辛詞派」。清代的「詞學中興」時期,陳維崧等也都效法蘇辛。
3. 文:元、明和清中葉以前的文風,基本上是繼承宋代文章的傳統,其中蘇軾的作用很大,論文的說理透徹的特色常被後人奉為典範。
蘇軾在文學上影響更大的是小品文。明代公安派反對擬古主義時,就從蘇軾的《志林》中學習抒情小品的寫作,建立了清新活潑的文風。直到清代的袁牧和鄭板橋的散文,還可以看出它沿襲的線索。
3 王安石 王安石(公元一O二二至一O八六)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宋神宗趙頭起用他為宰相,積極推行新法,革新政治,以緩和當時政治、經濟的危機,史稱「熙寧變法」。可是因為受到貴族、官僚和大地主等保守派不斷阻撓,變法終歸於失敗。
王安石是個大政治家兼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上臨川集》。王安石的詩文一般都具有相當濃厚的政治色彩,他的散文汲取韓、柳特長,顯得高崖斷岸。他以政論性的散文最多,文章邏輯謹嚴,說理透徹,筆力雄健。他的詩立意新穎,修辭巧妙,近體詩俊逸而平易近人,長篇的古體詩則多愛發議論,用典故,顯得險怪而欠適勁。他作詞雖不多,但能「一洗五代舊習」,不受前人輪磨詞風的影響,顯得樸素、精煉。有人批評他「翘削而傷於拘」,其實「拘」正是他倔强傲岸的性格的表現,也是他的作品特色。
問題討論:
1 韓柳古文運動能在宋代重新興起的經過是怎樣的?
2 試略述有宋一代散文之發展概況。
3 歐陽修對宋 入運動影響極大,你能否加以說明?
4 試說蘇軾的生平及其思想。
5 蘇軾是個多才多藝的作家,他在文學上有什麼成就?留下什麼影響?
6 王安石的作品風格怎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