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Behold, these shall come from far; and behold, these from the north and from the west; and 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
看哪!有些人從遠方而來;看哪!有些從北方,從西方而來,還有些從色尼姆地而來。」以賽亞書 49章12節
色尼姆: 字義是「荊棘」,這是當時所知的世界盡頭的民族,
有人認為是中國南部的人,也有人認為這就是尼羅河第一瀑布邊的城市「亞斯文」。
◎「秦國」到底是指哪個地區也困擾了不少古代讀者,七十士希臘譯本和阿拉伯譯本譯為「波斯」,亞蘭文和拉丁文譯本譯為「南方」,其他不少譯本直接音譯 「希尼」而不加以解釋(例如猶太版英文聖經(TNK,1985) 作「the land of Sinim(希尼地)」)。除了上述「波斯」和「南方」的說法以外,主要還有兩種看法:



1.認為「希尼」(Ciyniym)就是「中國(China)」;這大概也是人們唯一一次把聖經中的地名和中國直接拉上關係。「China」是西方世界對中國地區的稱謂,日本人則稱為「支那」,這不是本地區人民的自稱;至於這名從何而來,又有許多不同說法,我們只列出兩種:
(1)「China」由「秦(Tsin)」變音而來,這應該也是合和本的看法。可追溯到西元前150年前的印度典籍中有「Cina」(中文譯為「支那」)一地名,被認為指中國地區;應該是因為秦地國(西元前221-206年)強大,威震四方而用「秦(Tsin)」音指稱中國,而中國歷代都以王朝名稱為國名;一直到了漢朝,漢軍攻打大宛國時(西元前102年)還曾稱一些被擄的漢人為「秦人」(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值得考慮的是,先知以賽亞的時代(西元前765-681年)正值中國春秋(西元前770-481年)初期,明顯早於中國地區被外國稱為「秦」的時代。



(2)「China」由「昌南」變音而來(這可能是原文字典的看法)。「昌南」就是中國南方江西省的「景德鎮」,是製做瓷器很有名的地方。此說認為中國以瓷器、絲綢外銷聞名世界,外界可能因此以「瓷器」 (china)代稱中國地區,而瓷器的外國名「china」就是瓷器之都「昌南」的譯音;不過景德鎮改名「昌南」(舊名「新平」)已經是西元後716年(唐朝)的事了,離以賽亞逝世已經將近1400年。


 



綜合上述,最大問題是不管「China」源於「秦」或「昌南」,時代背景都和以賽亞差太多。而本節 49:12 的上下文也都沒有多描述「希尼」,很可能是當時聽眾可以辨認出的地區,另外聖經和猶太人的其他歷史記載中也沒有明顯提及過中國;
雖然我們以華人的立場滿想支持「希尼」就是「中國」的說法,但證據不足,很難採信,若一定要採用這個看法,那可能認為:



A.以賽亞書是很晚期的作品,遠遠晚於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以後;果真如此,巴比倫的滅亡( 13:1-22 46:1-13 )和古列王的興起( 44:28 45:1 )等都只是非常老掉牙的歷史陳述而已。
B.遠早於秦帝國興起前至少500年(即先知以賽亞的時代(西元前765-681年),中國就被外界稱為「China」或類似的名字。目前還沒發現這類的證據。FB_IMG_1423225038310.jpg - Religion 宗教


本文同步發表於: 28 March at 21: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