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國時齊國的國君是田氏。我們在初中時學過一篇課文《田忌賽馬》。這個田忌就是齊國的宗室。但是司馬遷寫的《史記》在介紹田齊世家時卻將篇名命名為《陳敬仲完世家》。「田,陳也。」
《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牧」又寫作「田」。李巡雲「田,陳也。謂陳列種穀之處。」取其陳列整齊謂之「田」。古時種菜之地謂之「圃」,種果樹之地謂之「園」,而種穀之地則謂之「田」。後來人們進一步說明田是種穀稻之地。
《禹貢》「厥田惟中上」,鄭玄解釋說「能吐生萬物者曰土,據人功作力,竟得而田之,則謂之田」。《公羊傳》「凡言田者,指墾土之地。」《經籍纂詁》「田者,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一切經音義》引《倉頡》作「田,種禾稼也。」《釋名》「田,填也,五稼填滿其中。」
比如「田」也可用作動詞,為「耕作的意思」。如《漢書·高祖紀》「令民得田之」。意思是說讓百姓有土地可以耕作。上面我們講過「田,陳也。」「陳」做陳列來講。其實這個「陳」字在古時不是這樣寫的。陳列的「陳」本應寫作「敶」。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解釋說「天田,陳也陳本應做敶,敶,列也,古與田皆曰陳。」「田」與「陳」因疊韻(韻母相似或相同)所以互訓。《史記》中的陳敬仲之後為田氏,「田」即「陳」,假借「田」為「陳」。
雖然有說,直到現代,潮汕話這兩字仍是同音的,可是,再看看潮州音網上字典,發現陳在今天的潮汕各地讀音相差甚遠,有些讀“聽”,有些讀“登”;而田卻只讀“聽”。所以實在有必要請教懂閩南話、潮州話的網友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