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章 宋代小說

一、文言小說的發展

宋代沿襲唐代傳奇小說的舊風,亦有志怪傳奇的文言小說,然而其內容及文體均缺少創新。

主要志怪作品有李防主編的《太平廣記》,徐的《稽神錄》,吳淑的江淮異人錄》,張君房的《怪異記》,洪邁的《夷堅志》等。傳奇方面有樂史的《綠珠傳》、《楊太真外傳》,秦醇的《趙飛燕別傳》等。

《太平廣記》是志怪作品,集古代文言小說之大成,舉凡神仙、鬼怪、僧道之事,都網羅殆盡。

二、白話小說的興起

宋代白話小說興起的原因是:

1文體來源 唐代盛行變文,結果產生許多文體通俗的民間文學,它們都有白話成分,宋代白話小說繼承了這種文學的傳統。

2 社會背景宋代紅會經濟得到發展,大都市繁榮,民眾生活安居樂業,娛樂事業因而乘勢而起,白話小說也就大量產生。

3 實用功能 話本是當時說話人(說故事者)的底本,最初沒有書面紀錄,說話人為娛樂聽眾以達到為自己謀生的目的,因而從形式到內容都以迎合聽眾的趣味,力求易於了解為主,所以採用白話。經過長期流傳和文人的豐富補充,這種底本便成為完全白話形式,切於實用。

三、話本及其

宋元小說叫話本,「話」即故事,「話本」即說書人講故事所用的底本。後來這種底本被人加以編訂、流傳,成為閱讀的材料。

話本有各種分門別類,依性質而言,主要有「小說」、「講史」和「講經」三種,前二者在文學立場上都通稱小說,而「講經」則以宗教內容為主,與文學無關。若依篇幅分則有短篇和長篇。

短篇小說如《碾玉觀音》、《菩薩蠻》、《西山一窟鬼》、《均相公》、《馮玉蘭團圓》等;長篇則有《新編五代史評話》、《大宋宣和遺事》、《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等。話本多用白話寫成,文字淺易,描寫逼真。它開創了白話小說的規模,是後世章回小說的先驅。

「小說」的內容主要是「煙粉」(男女之情)、「靈怪」(神怪故事)、「公案」(離奇命案)」、「鐵騎兒」(打仗故事) 「朴刀桿棒」(俠義故事)和「發變泰」(失意人時來運轉),大部分都充滿現實主義,有些作品是通過神仙鬼怪的故事或離奇偶合的情節,表達了人民的願望。現在的小說話本以愛情及公案兩類作品為多。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多以一般階層的人民為故事中的主人翁,如《碾玉觀音》 公案類的作品反映了當時複雜的政治背景,如《錯斬張寧》和《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等。

至於「講史」,那底本就叫平話,是以歷史為根據而編成的。講述之中夾有批評,受正史的影響較大,但成就不很高。現存的宋元「講史」話本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和《全相平話五種》。

四、話本的形式和語言特點

1 結構方面話本的情節故事都是有頭有尾、非常完整、往往幾條線索交迭敘述,但都井然有序。此外,話本還有幾個特色。

a 入話入話有詩詞、有故事,與正文或接近或相反,是為了敘述正文以前、候客、墊場、引人入勝用的。

b 講唱講唱是韻、散相間、在對於人物和事件進行細緻的描寫時用韻文來寫景狀物,起一種渲染烘托、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c 結束全文用詩或詞結束,多帶有箴規勸戒的意思。

2 語言方面話本都是純粹的白話,而且白話文運用的技巧,已達到極成熟階段,對話的漂亮,描寫的深刻,人物個性的活躍,民眾心理的表現,非文言所能辦到。平話則為淺近的文言與不十分成熟的白話夾雜合用。

五、宋代白話小對後世小說的影響

宋代白話小說中的「講史」是用歷史上的人物和事實做素材,由說話人加以創造發揮,使情節錯綜物維,人物有血有肉,按照故事的發展始末逐日地講下去,每講一次,叫做一回,是章回小說的最初淵源。

此外,「講史」所敘述各種故事,都是日後章回小說的底本,如《大宋宣和遺事》是《水滸傳》之底本,《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是《西遊記》的種子。

至於「話本」則帶來四種影響:

1 說話人在聽眾未到齊前,總用一個相同或相反的故事作引子,隨後引入正文;這種方法,變為後代小說的公式。

2 說話人為生意,並非一次把故事說完,而是在緊張關頭時暫作一結束,留給聽眾一個未完的趣味,以便第二次再來聽講。章回小說的分章、分回就從此而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語正是其中痕

3 南宋時代,話本中白話文已有極好的成就,為後代小說作家,預備了一套新工具,白話因而成為小說家的專利品。

4 明代文人根據宋元話本加以改編改寫,或仿其形式把當時民間新聞傳說進行創作,稱「擬話本小說」。《三言》、二拍》是其中的表表者。

問題討論:

1 為什麼宋代會出現白話小說?

2 宋代白話小說可以分為哪幾類?內容是什麼?

3 話本小說的形式和語言有什麼特點?

4 話本對後世小說產生什麼影響?

第四單元 小說戲曲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