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督教簡史(一)- 緒論


(資料取自《中國企業福音管理教育學會》,作者:清泉)


 


重復按鈕找關鍵字


目錄: 


基督教簡史(一)- 緒論


基督教簡史(二)- 使徒時期


基督教簡史(三)- 國教時期


基督教簡史(四)- 教皇時期


基督教簡史(五)- 歸正時期


基督教簡史(六)- 復興時期


基督教簡史(七)- 多元化時期


基督教簡史(八)- 歷史年代表 


 


本講義主要參考和引用的書目:


透視2000年           李振群 著


教會歷史              谷勒本著 李少蘭譯   


基督教會史略          梁家麟 著


基督教發展史新釋      余達心著


教會史                優西比烏 著


聖經及教會歷史地圖集  蔡錦圖 主編


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


見証的火炬            約翰甘乃迪 著  劉志雄編譯


世界基督教歷史故事    金洪基著


基督教會史            華爾克著,謝受靈、趙毅之譯


基督教概論            麥格拉思著,馬樹林、孫毅譯


新編歷史上下五千年    胡鋒主篇


教會簡史              范愛侍編寫


基督教會史            呂沛淵著


歷史研究              阿諾德湯因比著,劉北成、郭小凌譯


福音派的腳蹤          匡正著


回顧洛桑前瞻2000     斯托得著


基督教歷史年代表      網絡版


教會時代七階段歷史年表


緒論:


一、教會歷史的所屬范疇──歷史神學


    歷史,或說歷史神學這個角度,在了解信仰上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一件事情。歷史神學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其一,歷史神學是要研究“教會的歷史”。了解過去的兩千年,在教會里發生過一些什么事情,有哪一些歷史人物出現過﹔這些人物和事件,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一方面的研究是屬于比較資料性的研究。研究教會的歷史,是要提供一個背景,好叫我們在探討、了解我們信仰內容的歷史發展的時候,有一個清楚的歷史背景,在這個歷史發生過的事情,也就是在教會歷史的基礎上去探討、思想我們的信仰、我們的神學。


    其二,是要研究“神學的歷史”,也就是我們的信仰在歷史當中所流傳、整理、傳播的過程。在我們研究神學歷史時,首先可以從每一個時代的思想特征在著手,也就是說,思想一下早期教會的信徒到底相信些什么,是什么因素使得他們有所認定。如三位一體、基督的神人二性等,這些在我們今天的信仰里面很肯定的結論,過去的人是如何在一番掙扎、討論后得出結論來的。并且,早期的教會,他們是怎么樣看這些問題,這就叫做“神學思想史”,簡單的說,當我們以不同的年代去探討在過去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信仰、神學思想的不同特征,這就是“神學思想史”的研究了。其次,我們可從不同的時代,如何個別的去了解同一個課題,然后我們綜合各個不同的時代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和了解,這就叫做“教義發展史”。簡單的說當我們來綜合各個不同的時代來看待信仰的發展過程,這就是“教義發展史”的研究。


二、研究歷史的價值所在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一)明古知今


    歷史能幫助我們了解過去,以致知道我們的現今是如何從昨天演變過來的,因著這樣的了解,使我們知道為什么我們今天會站在這個位子上,而同時可以向前看,知道如何走下一步。


(二)避免盲點


    “盲點”就是一些我們自己都看不見的東西。我們看事情,往往是從自己的觀點和背景做出發點,因此就很自然牽涉到一些盲點。這點歷史就成了我們的好幫手,因為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清楚的看見一些我們過去也許看不見的事情,避免一些過去的人曾經犯過的錯誤。


曾有人說“那些不理會或者是忽略歷史的人,注定要受一種咒詛:就是重復歷史所犯的錯誤。” 又有人說“歷史給人最大的教訓,就是人不吸取歷史的教訓。”


(三)開闊視野


    我們都知道,站得高就望得遠,視野也越廣闊。我們能夠綜合歷史的資料,就會更加的丰富。當我們去仔細的研究探索歷史,看過去發生的事,以及過去的人如何整理他們的信仰,能提供許多我們過去曾經忽略的資料,并幫助我們。


    對歷史神學的了解對一個成熟基督徒生命來說是不可以缺少的。如果你覺得你的屬靈生命,好象來到一個不能夠再突破,再進一步發展的地步,也許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討一下你的信仰,會對你有一些幫助。因為歷史神學是探討教會歷史,也是探討我們信仰的歷史的一個功課。它不單只是幫助我們,更丰富的了解我們的過去,也使我們的現在變得有意義,使我們的將來擁有一個肯定的方向。它也可以幫助我們避免一些過去的錯誤,吸取過去的教訓,學習歷史里面的一些榜樣﹔因而開闊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作個更有把握的基督徒。在我們帶領教會、服侍弟兄姐妹時,成為一個更有方向和確據的人。


三、教會歷史的几種分類


    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把歷史分成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加容易掌握教會發展過程的概念。對于教會史一般有以下几種分法。


(一)三分法──將教會的二千年歷史分為三個時期:


    1、古代教會      30-590A.D.


    2、中世紀教會    590-1517 A.D.


    3、近世紀教會    1517-現在


    在古代中,基督教會開始創立,并且它的影響力已經擴張到了文明世界的各部分。“希羅文化”曾盛極一時。后因蠻族入侵而滅沒于當時的狂流之中。這些蠻族于 476A.D.即世界史初期終結之時──傾覆了西羅馬帝國。在教會歷史中卻以590A.D.大貴格利就職教皇為中世紀的分水嶺。大貴格利所處的時代乃划分新制度與舊制度的時代。他是末一個羅馬主教和第一個中世紀教皇。


    中世紀之所以得名,乃是因為它的年代上的地位介于古代與近代之間。它乃是希羅文化與條頓拉丁文化之間的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決定了西方的將來。在中世紀的初期內,因有蠻族侵入帶來了破壞,所以這時期常被稱為黑暗時期。然而因基督教、希臘、羅馬和條頓,這几種因素之混合,卻漸漸產生了一種新文化,這種新文化乃是在舊文化毀滅之后慢慢興起的。這種新的條頓拉丁文化,曾經過數世紀之久,才達到成熟之期。拉丁精神在文藝復興之際已達到成熟的境界,而條頓精神則于改教運動中自覺其已達成熟之境而得到解放。


    正當西方文化達到了成熟之境的時候,新大陸被發現了。在路德釘95條綱領于威登堡教堂大門之前25年,哥倫布(Columbus)到了美洲。從1840年以后,外國人民之移居美國比條頓民族進入舊羅馬帝國之運動還要快。故此把近世紀教會史分為兩大部分是很自然的:第一為舊大陸的教會,第二為新大陸的教會。


(二)四分法──將教會的2000年歷史分為四個時期:


    1、早期教會(初期教會)    30-590A.D.  


    2、中古時期    590-1517A.D.


    3、改教時期(復原時期)    1517-1648A.D.


    4、近代時期(現代教會)    1648-


    1517 年,馬丁路德公布了“95條”綱領,正式開始“宗教改革”(又稱“信仰復原”)。宗教改革是一場大運動,大約維持了一百年,到了1618年有了一個初步的定論﹔可是接著發生了“三十年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是與宗教改革有關的。所以宗教改革時期就定在這個三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即1648年。


    1648年以后,歷史一般認為人類進入了“現代”的時期。所以教會的第四個時期,稱之為近代時期的教會。


(三)七分法


    根據啟示錄的七教會連同主耶穌教導的“天國的七大比喻”將教會史分為七個時期。


    教會的時期(公元)    對應的七教會(啟2-3章)    對應的七比喻(太13章)


    使徒時期(33/100)    以弗所教會──以弗所:“可愛、放松”之意    撒種的比喻


    逼迫時期(100/312)    士每拿教會──士每拿:“苦” 之意    稗子的比喻


    國教時期(312/590)    別迦摩教會──別迦摩:“成婚,高樓”之意    芥菜種的比喻


    教皇時期(590/1517)    推雅推喇教會──推雅推喇:“女子” 之意    面酵的比喻


    復原時期(1517/1648)    撒狄教會──撒狄:“重新、恢復或寶石” 之意    寶貝的比喻


    復興時期(1648/-)    非拉鐵非教會──非拉鐵非:“弟兄相愛” 之意    珠子的比喻


    多元化時期(1910/-)    老底嘉教會──老底嘉:“民主” 之意    撒網的比喻


    七分法中,前面的時間分法其歷史性與四分法中提到的一致。關于第七個時期的開始時間,在不同的書中有不同的分法,本講義之所以將1910年作為多元化時期的開始,是在于這一年舉行了著名的聯合會議,并由此開始了全球教會的聯合之路,之后的聯合大部分成了以新派神學為主流的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