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鍾葉三姓本是一家】
自古以來有稱「蕭鍾葉三姓一家」,何以典故,何以稱為「半遍子叔自家人」之言云,由蕭鍾葉三姓所提供資料,都傳說記載不一。
根據新竹縣新埔鎮陸坑鍾銑輝宗親說由史來自宋朝白袍將軍鍾達,在當時是位握有千萬軍兵兵權的大將軍,被王安石所害,陷告鍾達謀反,指稱其後花園內預藏大批槍刀利器,被皇帝派人搜索出證物而被抄斬九族,鍾達遇害之時,流白血,後才知道冤枉忠臣,他有七子也被害剩餘三子,三子都離家逃亡,稍事憩息後,為了考慮鍾家有後裔,長子想了一個辦法,命二位弟弟,一位改姓蕭,一位改姓葉,再各去求生路僥倖逃過一劫。
又錄自葉家姓宗親會會刊,記南北朝的傳史,南朝的「宋齊梁陳」盛行養子制度,齊國開國國君是太祖帝蕭道成,梁國開國國君是武帝蕭衍,蕭道成本姓葉,蕭衍本姓鍾,均因家境貧寒,故均過繼姓蕭做養子,改姓蕭,英雄出於寒門,逆境中培養成奮鬥向上之個性,中原動亂,時勢造英雄,在北方胡人的壓迫下有能率兵北伐者,就能被擁戴為帝,蕭道成與蕭衍稱帝,蕭氏跟鍾氏遂成為一家人,蕭氏亦與葉氏成為一家人。
又據楊梅鍾姓祖嘗會會刊,記載宋神宗熙寧三年(西元1068年),鍾氏第九十五世祖山公,生下三子,長子友文,次子友武,三子友勇三兄弟均樂善好施,凡鄉里內無食者,無能娶妻者或沒錢葬者,悉皆助之。斯時被賊殺者甚多,知悉皆買棺葬之。迨至元祐間諸臣被奸黨貶逐殆盡,鍾氏一族尤為章惇所忌,誣以逆旨,矯詔族誅,適時友文、友武、友勇三兄弟悉之,棄官逃隱,改名易姓「蕭、葉」,流徒避難。當在分散之時,恐年湮世遠,昭穆紊亂,各立宗譜,載明源流,又立誓云:「系本鍾離一脈傳,願庇世世出英賢,後人若賣宗友者,永代家無立堆田」。是以民間之傳說以蕭鍾葉一家親為榮,形同兄弟手足是為蕭鍾葉一家的來源,繁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