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報》林行止專欄:一、
銅鑼灣一家專營內地「猛人秘辛」的書店,其關連企業的股東及職員共計五人相繼「失蹤」。支聯會為此於去周日(十日)發起聲援大遊行,參與人數盈 千未上萬(主辦單位的數字為六千五百人、警方的為三千五百人),當中包括曾被傳媒譽為「香港良心」、如今又被部分語帶輕佻者稱為「民主老太」的前政務司司 長陳方安生;方女士在現場回應傳媒訪問時說,失蹤事件對「一國兩制」的衝擊有甚於二○○三年特區政府要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說話的是明眼人,「一箸夾中」港人心事;輕輕一句話便指出其對「一國兩制」為害之大。
周日從政府總部(金鐘)出發至中聯辦(西環)的遊行隊伍,與百萬人上街的「墟冚」,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不過,並非空蕩蕩而是相當浩蕩,遊行者的 滿腔激情絕不容輕視。參與者有手持標語、有綁上雨傘運動後極具象徵意義的黃絲帶、有人扮失蹤者,又有人借自綁手腳和以紅膠布封口的「化裝」,用以影射港人 人身和言論自由受綑
綁;筆者從熒幕上看到不少標語,當中以「抗議政治綁架、捍衞一國兩制」的橫額最「搶眼」。
說「失蹤事件」是「政治綁架」,可以招來查無實據的駁斥;可是,無論心裏是否有數,當大家聽到那位議員在立法會上逐字宣讀「老友傳言」,說什麼 「五條書局友」坐「洗頭艇」赴內地宿娼嫖妓的說話時,都會作出比聽到「政治綁架」更為「火滾」的反應。如此蔑視港人智慧卻又蠢得令人惱怒的卑鄙嘴臉竟然出 現在議事堂前,已是對香港畸形民主的醜陋剪影!
「失蹤事件」當事人是一位持有英國護照、同時擁有「回鄉證」的香港人,在香港從事出版工作;他的妻子於二○一五年除夕向警方求助,透露一度「失 聯」的丈夫曾從內地(深圳)發出電話,表示要逗留較長時間處理事務。警方受理此案,列為人口失蹤,不過,事隔一天,報案人赴警局銷案。可是,警方於接受 「銷案」的同時,並無放棄追查。
從報案、立案到銷案以至政府(警方)不能罷休的調查看,這是一個內情絕不簡單的「意外」,由於有確認當事人字跡的信件,從內容看,已足反映當事 人對「事情被搞大」的焦慮,無論此信是出於自願的表述還是在威逼下的違心之論,群眾對當事人人身安全和自由的關切,表達方式必須知所避忌和慎言,以免令當 事人受罪。說到底,被失蹤而仍有音訊,總比音訊全無的人間蒸發那麼造孽和嚇人好!港人可以就涉事的各種關乎公眾層面的疑問和難題,包括跨境案子的通報系 統、越境執法的情況及《基本法》對不同國籍居民的保障等等,提出質詢甚至聲討。可是,對在形格勢禁下的當事人,群眾的聲援切忌武斷莽撞,以免發生「無彎 轉」的悲劇。律政司司長昨天在二○一六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發言,不點名指「失蹤事件」引起社會廣泛注意,「完全可以理解,更必須正視」;但他指出「由於 警方仍在積極調查,現階段不宜妄下定論」。港人必須提防好心做壞事。
二、
「失蹤事件」當事人有息事寧人的想法,誰都可以理解,然而,世故一點的人都心中有數,事到如今,縱使真能有效息事,卻是無法寧人。因為人們從當 事人的身份,看到無論他開了多少「太平門」、拿了多少本外國護照,並且避免回內地,但是,只要住在五星旗下的香港,風中飄盪的紫荊花區旗和精心炮製的《基 本法》,都是只有裝點作用。地方的特殊性、權威性與自主性,都在五星旗星光下瑟縮,虛弱無力、黯然無光。
人心不安的另一原因,是特區政府知道社會上有傳言,指「失蹤事件」涉及內地人員在港執法,於是行政長官煞有介事會見傳媒,公開申明根據《基本 法》,特區政府不接受內地執法機關在港執法。可是,當記者追問能否承諾「絕不接受」內地執法人員在港執法時,行政長卻繼續以「不能接受」敷衍作答,沒有斬 釘截鐵的「絕不」。「不能接受」與「絕不接受」之間,行政長官按《基本法》管治香港的承擔顯然留有一點空間。「絕不」沒有保證,「不接受」還可勉為其難, —今後的「勉為其難」恐怕就像他老說「迎難而上」般琅琅上口!
無論金融、工商、經貿、房產,還是文化、娛樂的各式產業,港人愈多往內地談經營,說合作,出現這樣那樣的爭拗和糾紛,在所難免;看到「河水不犯 井水」的立法概念,在香港建政和管治方面大崩圍,行政長官梁振英任內不斷出現香港一制的銷蝕,這回「失蹤事件」,大家對他能否公平合理處事,光明正大地拿 出日後檢舉通報和審理跨境事務的一套,難有信心;事實上,不少港人如今極擔憂的是出入難保平安,因為煮蛙的溫水似乎已見蟹眼開闔快沸騰了!
三、
多數港人相信,「失蹤事件」與該書店出版的書籍所透露的某些內情確屬「國家機密」有關,涉及政治人物私生活的雜書遂成「政治事件」;筆者早在這 裏指出,內地當權派個個兩袖清風、愛情專一;落水狗則人人貪腐、玩弄女性!「禁書」不符「國情」,「強力部門」因此要盤問消息來源以便揪出散布內情的「政 敵」,惟此事拖延數月仍無定論,才會發生涉嫌越境捉人的世界新聞。
揭露政敵的醜聞,特別有廣泛市場需求與財色有關的陳年舊事,是自由言論受法律保障地區的普遍現象,是以「扒糞」為職志的新聞工作者在滿足人民知情權大纛下的努力方向,因此,新聞自由度的高低與這類政治醜聞的多寡成正比。非常明顯,這方面的「成績」,美國最為突出。(節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