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醉裡挑燈看劍這首詞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應該是現今的山東省吧),詞與北宋的蘇軾並稱,被認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有「詞中之龍」的美譽。辛棄疾不只是一個詞人、文學家、或者軍事家,我到覺的他像一個俠客多一點。辛棄疾從小生長在當時金朝的土地上,成長過程中充份感受到金朝的刮地等諸多弊政,然在異族統治下畢竟有志難伸,在1417歲時兩次參加金朝燕京的科舉考試,不中後,在20歲那年他終於走向革命那條路,率領2000多人投奔耿京為首的農民義軍起義抗金,之後耿京被張安國殺害,辛棄疾邀集50名義士闖入5萬眾的張軍營中,生擒張安國,並策動上萬士兵一同投奔南宋,何其壯哉,金庸小說中曾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辛棄疾大俠二字想來當之無愧。 醉裡挑燈看劍是他的作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中的首句,破陣子是詞牌名、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才是題目。
























韻格: 平韻格
格式: 雙調,上下共62字。
資料: 又名《十拍子》,上下各三平韻。
 



 


破 陣 子陳同甫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英語翻譯:


 


Dance of the Cavalry


 


Xin Qiji


 


 


 


Though drunk, we lit the lamp to see the glaive;


 


Sober, we heard the horns from tent to tent.


 


Under the flags, beef grilled


 


Was eaten by our warriors brave


 


And martial airs were played by fifty instruments:


 


‘T was an autumn maneuver in the field. 


 


On gallant steed,


 


Running full speed,


 


We’d shoot with twanging bows


 


Recovering the lost land for the sovereign,


 


‘Tis everlasting fame that we would win.


 


But alas! White hair grows! 


 


注釋


八百里分麾下炙軍營裡的兵士分吃烤牛肉。  


麾下:部下。


回吹角連營:夢醒後只聽見座座軍營裡響起了號角。


五十翻塞外聲」:軍樂演奏著邊塞的樂曲。
五十:本指,典出李商隱《錦瑟》詩:「錦無端五十」,這裡  代指軍中樂器。


翻:演奏。  塞外聲:邊塞樂曲,此指軍樂。         


沙場秋點兵秋天戰場閱兵。


馬作的飛快:戰馬像的盧馬一樣飛快。 


作:,像。


:一種額頭有白斑的烈性快馬。


弓如霹靂弦驚拉弓弦響聲如驚雷


了卻君王天下事:完成了皇帝收復中原統一天下的大事。


可憐:可惜


[品評]


這是辛棄疾寄贈陳亮的一首詞。這首詞最顯著的特點在於結構的奇特不凡。前九句是第一部分,寫軍旅生活和報國壯志。其中前七句回憶早年在山東起義抗金時的戰地生活。軍營裡飲酒看劍,通過動作表現殺敵的豪情,寫夜晚;連營吹角是醒後所聞,寫清晨。這是寫帳中將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三句寫軍營兵士生活,三句話寫三件事,勾勒出三幅畫面:軍餐軍樂、點兵。「八百里」照應「連營」二字,寫出軍營連綿,地域廣大。用八百、五十兩組數字寫出了濃烈的戰爭氣氛,也寫出了戰鬥豪情。六七兩句又從軍營轉向戰場,寫戰爭場面,將軍兵士全包括了,衝鋒陷陣,一往無前,自豪之情洋溢於字裡行間。八九兩句是一個總結,為什麼如此熱衷於軍旅生活?是為了收復失地、忠君報國,寫出了英雄抱負和人生志向。最後一句是第二部分,寫理想不能實現的慨歎,也是對南宋朝廷投降政策表示的悲憤。梁啟超說:「無限感慨,哀同父,亦自哀也。」(《藝蘅館詞選》)


按照詞的格律,前五句為上片,後五句為下片,過片時應有總結轉折,但辛詞卻打破了上下片界限,前九句一氣貫穿,極寫軍旅快意生活,英風豪氣躍然紙上;末句寫理想破滅,一聲長,一句否定了前九句。轉折之後立即收住,萬千心事一言難盡而以一言盡之,筆力勁健雄豪。說辛詞不主故常」、「隨所變態」(《稼軒詞序》),這首詞是很好的體現。 


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一〕


 


〔一〕陳同父──見前二八七頁《賀新郎》注〔一〕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陳亮字同父。見三一五頁作者介紹。東陽,今浙江縣名。〉。


〔二〕吹角連營──各個軍營接連不斷地響起了號角聲。


〔三〕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八百里範圍內的部隊都分到熟牛肉吃。寫一一六一年以耿京為首的北方起義軍的軍容。徐夢華《三朝北盟會編》載耿京『以其眾分為諸車,各令招人,自此浙盛俄有眾數十萬。是時大名府王友直亦起兵,遣人通書,願聽京節制。』可見耿京領導的義軍所佔領的地區很廣。又一說:八百里,指牛晉書:王濟傳有牛名八百里駁,宋人蘇軾、劉克莊的詩都用過這典故。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四〕五十弦翻塞外聲──各種樂器奏出雄壯的歌曲。古代的有五十弦(《漢書:郊祀志》說『春帝使素女鼓五十弦』。這指合奏的各種樂器。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翻,演奏。


〔五〕沙場秋點兵──秋天在戰場上檢閱軍隊。


〔六〕馬作的飛快兩句──寫艱苦驚險的戰事。作,如。的一種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時遭遇危難,騎的『一躍三丈』,脫離險境三國志:先主傳引《世語》)。霹靂,雷聲,以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北史:長孫:『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


〔七〕天下事──指收復中原,這是當時的天下大事。


〔八〕可憐白髮生──可惜頭髮都白了,還不能實現平生的壯志。這首詞極寫抗金部隊壯盛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國生活,以及恢復祖國河山的勝利的幻想:這些都是作者醉夢中所不能忘懷的。但是他的幻想終於被『可憐白髮生』的現實碾碎了。詞中交織著主人公忠君愛國思想和個人功名觀念的複雜成分,及其壯志酬的悲憤心情。




《內容剖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寫實,也是興起下文的原因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絃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是作者當年率領義軍抗金的回憶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作者因緬懷往事,激起壯志,感到如身在沙場作戰的激烈情況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作者在想像殺敵的原因,也是作者多年的夙願



可憐白髮生是作者由想像建功立業而重返現實,感到歲月蹉跎,朝廷不思振作,徒令人有英雄遲暮的感慨


這首詞的解釋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將他解釋成夢境,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畢竟只是春夢一場,真實的情況南宋終竟並未收復失土。有些人將他解釋成實境,夢回解釋成醒來後所發生的事,泛指沙場征戰多年後,青春歲月已然逝去。然作者畢竟已逝世將近千年,他內心的感覺只怕很難去考據了,欣賞他的詩文就以在我們心中所產生的感動來解釋吧!




 


這是辛棄疾寄贈陳亮的一首詞。這首詞最顯著的特點在於結構的奇特不凡。前九句是第一部分,寫軍旅生活和報國壯志。其中前七句回憶早年在山東起義抗金時的戰地生活。軍營裡飲酒看劍,通過動作表現殺敵的豪情,寫夜晚;連營吹角是醒後所聞,寫清晨。這是寫帳中將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三句寫軍營兵士生活,三句話寫三件事,勾勒出三幅畫面:軍餐、軍樂、點兵。「八百里」既指牛肉,也照應「連營」二字,寫出軍營連綿,地域廣大。用八百、五十兩組數字寫出了濃烈的戰爭氣氛,也寫出了戰鬥豪情。六七兩句又從軍營轉向戰場,寫戰爭場面,將軍兵士全包括了,衝鋒陷陣,一往無前,自豪之情洋溢於字裡行間。八九兩句是一個總結,為什麼如此熱衷於軍旅生活?是為了收復失地、忠君報國,寫出了英雄抱負和人生志向。最後一句是第二部分,寫理想不能實現的慨歎,也是對南宋朝廷投降政策表示的悲憤。梁啟超說:「無限感慨,哀同父,亦自哀也。」(《藝蘅館詞選》)


 


按照詞的格律,前五句為上片,後五句為下片,過片時應有總結轉折,但辛詞卻打破了上下片界限,前九句一氣貫穿,極寫軍旅快意生活,英風豪氣躍然紙上;末句寫理想破滅,一聲長歎,一句否定了前九句。轉折之後立即收住,萬千心事一言難盡而以一言盡之,筆力勁健雄豪。范開說辛詞「不主故常」、「隨所變態」(《稼軒詞序》),這首詞是很好的體現。


 




 


 


《課題解說》


《破陣子》是詞牌名稱,詞譜:「唐教坊曲名, 一名十拍子。」陳暘樂書云:「唐破陣子樂屬龜茲部,秦王李世民所製。舞用2000人,皆畫衣甲。執旗幟。外藩鎮春衣犒軍,亦舞此曲,兼軍馬引入場,尤其壯觀也。」


唐代的《破陣樂》只是七言絕句,詞的《破陣子》是依舊曲的名稱,另度新聲,變調62字,前後片各五句,為五代的李後主所創,而以宋代晏殊的《破陣子》為正體。


本篇於詞調下另標小題「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意思是為陳同甫寫一首激烈的詞,藉以對他勉勵一番。


陳同甫即陳亮,是辛棄疾的抗金詞友,而彼此都是際遇不佳,失意於時,因此多有酬唱,抒發胸臆之作。辛棄疾的祭陳同父)文中說:「憩鵝湖江西鉛山縣山名)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當時是淳熙十五年(1188)。事後辛棄疾寫了這首詞,也有人認為是辛棄疾晚年64歲左右寫的。韓佗胄北伐,起用他為鎮江太守時所寫,但從「可憐白髮生」的哀傷心境來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能有機會讓辛棄疾實踐他平士生的素願,他是該喜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