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南與緬甸接壤的地區 - map 地圖


走遍天下之雲南篇之中緬邊陲小鎮:木姐。原來木姐就是抗日時期,緬北的芒友。木姐(緬甸語:မူဆယ်;英語:Muse)


木姐是撣語地名音譯,原意為「繁華熱鬧的城鎮」。木姐和中國雲南瑞麗的姐告毗鄰,是中緬邊境國家級貿易口岸並在近年發展成緬甸對外貿易額最高的邊境貿易城鎮。2014年,木姐人口總數117,507人。 木姐地居要衝,是中國西南門戶境外的一關鍵節點。 🤗🤩😅😍😝😜😮😔😦😧😲😲


從1943年10月開始,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和盟軍一起,聯合發動了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利多以南地區出發,向侵緬日軍實施攻擊。中國駐印軍經過一年多的艱苦作戰,先后取得了胡康河谷戰斗、孟拱河谷戰斗以及密支那等戰役的勝利,在中國遠征軍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壩等地,並乘勝向滇西畹町推進。為策應駐印軍緬北作戰,中國遠征軍從1944年5月開始強渡怒江天險,發起滇西反攻,全體將士血戰8個月,連克日軍重兵防守的騰沖、鬆山、龍陵、芒市等重要城市。😎🤗🤗😚



1945年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畹町附近的芒友勝利會師。中國西南國際補給線中印公路遂告完全打通。1月28日,為慶祝這一重大勝利,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與盟軍在畹町舉行隆重的會師典禮。在典禮儀式上,中、美聯軍並升兩國國旗,共唱兩國國歌。至此,滇西反攻作戰勝利結束,中國遠征軍陸續回國。



引用網民的遊記,以豐富的資料去介紹木姐:

走遍天下之雲南篇:緬甸木姐市



2013年4月8日下午兩點左右,我們參加過小和尚入寺儀式,導遊帶我們去木姐鎮的中心逛街。這算是一日游的最後一站,也附帶旅遊購物。緬甸的木姐鎮現在是木姐市,是與我國瑞麗的姐告經濟貿易區聯袂的邊境貿易區。它與瑞麗的姐告緊密相連,除了隔着一道國門,幾乎不分你我,把她們稱為姐妹城市也不為過。雖然她們僅有一個欄杆相隔,彼此之間邊民來往,根本不需要什麼過境手續之類的,幾乎都是非法越界,如履平地。


我們一日游的出境方式,每天都有,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但是兩邊雖只有一步之遙,卻是天壤之別,跨過姐告邊境,緬甸的木姐明顯不如瑞麗的姐告,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低矮的樓房。木姐鎮街道凌亂,馬路窄狹,兩邊的門店普普通通,如我國邊遠的鄉村小鎮一般。


交通工具主要是雙條車,看不到出租車,當地市民的穿着很簡樸,除了節日民族盛裝讓人耳目一新之外,平時的民族服飾很普通,少有亮色。田地里的糧食作物和我們這邊也差不多,工業不發達,商貿很一般,主要是以農業經濟為主。


我們在街上匆匆走了一圈,的確沒有什麼逛頭,也沒有什麼可買,大部分都是我國的商品。為了不枉來一趟,還是買了一些東西,60元人民幣買了一條緬甸煙,轉彎到另一個店鋪要價僅45元,雖然緬甸邊民比較淳厚,看樣子是中國的遊客慫恿了他們的商業心理,還是要多個心眼,貨比三家為好;另外35元買了一套緬甸錢幣,只為好奇,不為收藏。木姐街上也不乏小乞丐,他們的目標和對象很明確,那就是中國遊客。多麼原始和淳樸的旅遊市場也會讓中國遊客慣壞。


下午3點不到就結束了緬甸的一日游,在緬甸一方將餘款付給一個老闆模樣的人,還是原路返回,又走了一遭獨木橋,又鑽了一次洞,又經受了一下偷渡的感覺。待我們踏上祖國的土地,心才穩穩的放下,我們完成了這次不太可能的旅程,多了一次成功者的歷險經歷。


當我們回到姐告一邊,中方的導遊不在,還是一輛麵包車載我們到姐告市區,將我們放下,司機承諾老闆馬上過來,他開車走掉。過了一會,在我們感覺不可能有人再來管我們的時候,老闆果然又趕過來,為我們一一打車,並付了車錢,他們還是很講信用的。不過真的是自己回酒店,打的每人也就是5元錢。


在緬甸一方看到的國門,瑞麗口岸 (下)
















我們簡單的午餐 (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