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主教今天到了中華基督教會全完堂講道。💝🤗🤩🤨😙😗😘😍😀😁😘😛
夏主教及甘神父的講道:
王保誠神父的資料
【馬爾谷福音3:22-30分享】
明知是出自聖神的,卻心硬到底,說是出自魔鬼的,經師褻瀆聖神的罪永遠不得赦免, 因為經師拒絕耶穌的救恩。面對分裂團體中的誣陷和逼害,我們要站穩腳步,堅信審判只在天主。求主指引我們,以言以行,承行他的旨意,使我們在主內生活,結出豐碩的善果。
【撒殫必要滅亡】
那時候,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師們說:「耶穌附有貝耳則步。」又說「他賴魔王驅魔。」耶穌遂把他們叫來,用比喻向他們說:「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不能存立;一家若自相紛爭,那家也將不能存立。撒殫若起來自相攻擊紛爭,也就不能存立,必要滅亡。決沒有人能進入壯士的家,搶劫他的家具的,除非先把那壯士捆起來,然後搶劫他的家。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的一切罪惡,連說的任何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但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得赦免,而是永久罪惡的犯人。」耶穌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附有邪魔。」
馬爾谷福音3:22-30
【Reflection on Mk 3:22-30】
Appreciation of the good that we do is hard to come by. People will always point out that which is insignificant and minute. Yet, we should not be deterred by the accusations or false condemnations. If we are on the right track with God and if we are open to the working of the Spirit in our life, then no one can deter us from the good that we do. Let’s continue to do good sure in the knowledge that one day realization will down on those who accuse and defame us.【That Is The End Of Satan】
The scribes who had come from Jerusalem said of Jesus, “He is possessed by Beelzebul,” and “By the prince of demons he drives out demons.” Summoning them, he began to speak to them in parables, “How can Satan drive out Satan? If a kingdom is divided against itself, that kingdom cannot stand. And if a house is divided against itself, that house will not be able to stand. And if Satan has risen up against himself and is divided, he cannot stand; that is the end of him. But no one can enter a strong man’s house to plunder his property unless he first ties up the strong man. Then he can plunder his house. Amen, I say to you, all sins and all blasphemies that people utter will be forgiven them. But whoever blasphemes against the Holy Spirit will never have forgiveness, but is guilty of an everlasting sin.” For they had said, “He has an unclean spirit.”
Mk 3:22-30
網路資料:
女把握天主眷顧的時刻
納 3:1-5,10
格前 7:29-31
谷 1:14-20
默想
馬爾谷福音特別重視做耶穌門徒的條件,今日的福音提供了不少做門徒的啟示。
第一個做耶穌門徒的條件是把握時機。馬爾谷福音記載耶穌的第一句話是:「時候到了」。整部聖經不斷提醒人把握時機;第一篇讀經記載,尼尼微人把握僅有的時間去悔改,結果免去災禍;第二篇讀經聖保祿提醒格林多人:「時間是短促的」,必須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福音有一句頗有啟發性的話:「耶穌來到加里肋亞」。耶穌的家鄉納匝肋,本在加里肋亞,祂三十年都在加里肋亞,為甚麼福音說:「祂來到加里肋亞」?這裡的意思可能是:耶穌隱居的三十年,還不是恩寵的時刻,現在「祂來到加里肋亞」,是指恩寵時刻的來臨。
下一句:「天主的國已近在眉睫」,原文的意思是「天主的國已在這裡」。耶穌既然已來到加里肋亞,天主的國已經出現了。現在要做的,就是人的回應,「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悔改並非只是改變一些生活上的壞習慣,最重要的是整個生活的改變,不再為自己而生活,卻為基督而生活;同時是價值觀的改變,願以福音的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價值觀。「信從福音」包括相信天主是慈愛的天主,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就愛了我們;這個好消息為我們帶來永生的希望,使我們有力量面對最惡劣的環境;這個福音使我們認清耶穌是救主,祂救我們離開自我,使悔改成為可能。
總之,因著耶穌的來臨,「時候已到」,人要做決定性的選擇。福音跟著講兩對兄弟如何面對此迫切性的時刻去做選擇。
西滿與安德肋,雅各伯與若望雖是漁夫,大概不是很窮;前者是貝特賽達人,但卻在加里肋亞湖西邊的葛法翁另有房屋,後者竟請了傭工,可見生活得不錯。這些生活穩定的漁夫,面對恩寵的時刻,毅然放下一切跟隨耶穌,可見作為門徒,必須有為基督而犧牲的決心。
福音的記載讓我們反省到,天主並不需要戲劇性地闖進人的心靈,兩對兄弟都做著日常的工作,撒網是在開工捕魚,洗網是收工。天主並不需要在一特殊的氣氛才進入,祂沒有等待兩對兄弟在徹夜祈禱中、在大小齋戒中,覺得他們夠神聖了才進入邀請。天主來去自如,祂常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天主。天主恩寵的時刻也是這樣,它平凡得令人意外。本來開工與收工都是我們不想被騷擾的時刻,前者是忙極,後者是累極。但如果開工時叫天主不要來,收工時也不要來,究竟甚麼時刻天主才可以來?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偏偏選擇兩對兄弟又忙又累的時候才召叫他們,他們了不起的地方也在於此,在又忙又累時仍能把握恩寵的時刻,當機立斷,以慷慨的犧牲去回應。馬爾谷要求所有基督徒都要這樣。
(主題:信從福音,盡門徒職)
讀經: 納3:1-10
答唱詠: 詠25:4-5, 6-7, 8-9
讀經二: 格前7:29-31
福 音: 谷1:14-20
A 讀經一:納3:1-10
1. 讀經一裏,納3:1說「上主的話再次傳給約納」,意即之前已向過他說話,就是納的開始,上主在納1:1派遣約納往東面的巴比倫(伊拉克)的首都尼尼微,去勸諭當地的人立即悔改,但他認為雅威只是猶太人的神,不應該連外邦人也眷顧,為了表示他不認同,便往相反方向的西面塔爾史士逃跑(1:3),結果連累了所乘的商船面對海上的大風大浪,1:4説:「那隻船眼看就要被擊破。」後來,約納唯有坦言承認逃避天主的派遣。於是他被「拋在海裡」(1:15),「海遂平靜。」約納在海裡,2:1說「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納;約納在魚腹裡,三天三夜。」到2:11:「上主命令那魚,那魚便將約納吐在陸地上。」
2. 進入讀經一的內容,約納無奈地「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心中盼望尼尼微的人拒絕天主要求他們悔改的訊息,3:3說尼尼微是「一座大城」,考古學家發現只有5 km x 2.5 km的面積,理應「需要三天的行程」,先知只「行了一天的路程」,便宣佈:「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可見他是多麼不願意對方曉得悔改,就是要雅威僅屬猶太人所有。「四十」使人想起洪水滅世(創7:12),又與出谷時流浪四十載相關(戶14:33),因此,「四十」象徵「審判」,人想避受審判,便應皈依。
3. 尼尼微人果然受到感動而改邪歸正,納3:5說他們「立即宣佈禁食,從大到小,都身披苦衣。」不但普羅百姓們,3:6說連君王也「離開自己的寶座,脫去長服,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不但全國上下,3:8說連「牲畜、牛羊,都不可吃什麼;不可牧放,也不可喝水。」可見上下一心「信仰了天主」,不再朝拜他們的神米羅達(Marduk),使人想起創15:6的話:「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約納的思維類似今天一些熱心老教友的觀念,也許在堂區服務了多年,現在出現了一批新領洗的新力軍,積極地推動堂區的發展,舊人的影響力逐漸式微,感到很失落!
4. 讀經一彷彿道出了皈依三步曲:認罪 + 改過 + 明辨。外在的標記就是「認罪」,可從如納3:5的「禁食」和3:6的「坐在灰土中」的行動展現;跟着是態度上的改變,3:8說:「改人要懇切呼求天主,更要轉離自己的邪路,放棄手中的暴行。」最後是要明認上主的權威,祂有權接納人的悔悟,也有權拒絕。譬如:人失了業、或考試失敗、又或患了重病,如果誠心禱告而仍未得逞,或似乎沒有得到天主的回應,很多人會失去信德。人會詛咒天主坐視不理,其實未必如此,如果天主選擇不伸出援手,也許難於理解,但人仍應尊重祂的權威。
5. 本主日的福音也呼籲人去「悔改,信從福音」(谷1:15),與讀經一者相同,所不同的是呼籲者的問題,約納先知勉為其難地叫尼尼微人改過,但洗者若翰則相反,他盼望人人都皈依。
B 答唱詠:詠25:6, 4-9
1. 詠25的標題是「困苦中的祈禱」,重點是25:5:「引我進入真理之路」,這似乎才是正確的主題。答句是25:4:「上主,求你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詠25的結構如下:
詠 內 容
(a) 1-3 作者表白對天主依恃之心;
(b) 4-7 作者的祈禱;
(c) 8-15 信賴上主的依據;
(d) 16-21 求主寬恕;
(e) 22 禮儀的結論。
2. 詠25:7也很重要:「我青春的罪愆和過犯,求你不要追念;上主,求你紀念我,照你的仁慈和良善。」25:4-7是作者向上主的禱告,也可作為尼尼微人懺悔錄,他們基於25:8的「上主仁慈又正直」和25:10說祂的「慈愛和忠誠」,罪人就是「迷途者」,得到上主的帶領而「歸回正路。」
3. 悔改是內心的皈依,但單是痛定思痛並未足夠,也需要行動的配合,25:10說要「持守上主的盟約和誡命」,且要持之以恆,使成為生活。可惜,答唱詠並未包括25:10,否則會更完整。事實上,福音中的谷1:15也要求「你們悔改」(內心)+「信從福音」(行動),才算完成。
C 讀經二:格前7:29-31
1. 格前7全章均談婚姻和家庭信仰生活,讀經二的上文中,格前7:2說「男人當各有自己的妻子」,而「女人(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男人要有妻子,主要目的是避免「淫亂」,勿沉迷於女色。7:3說夫婦間「該盡他應盡的義務」,即正常的性生活,以免被外面荒淫無恥的歪風渲染。這與讀經二相關,格前7:29指出:「時限是短促的」,因為基督再來是指日可待的,因為7:31表明:「這世界的局面正在逝去。」讀經二前後都談「救恩」,是聖經結構上的「inclusion」,反而中間的內容較次要,7:29說:「今後有妻子的,要像沒有一樣。」
2. 格前7:29的話當然不是指丈夫可免除其家庭責任,這段聖經其實是談「優次」的問題,「婚姻生活」與「基督再來」相比,可謂相形見拙,不可企及。中間部份也有7:30:「哭泣的,要像不哭泣的;歡樂的,要像不歡樂的;購買的,要像一無所得的」;至於7:31a說:「享用這世界的,要像不享用的」,談的是物質生活,提醒我們不應過度迷戀。讀經二的下文作出解釋,7:32說是要「悅樂主」,我們等待基督再來期間,要專心致志,避免被俗世生活所淹沒。
3. 不過,結了婚的人會質疑:「莫非要人終止婚姻嗎?」非也,單看讀經二的僅有三節中,五度說「要像」,指的只是在觀念上的問題。反省:自二千年前的保祿時代起,很多人都以為末日短期將至,今過了千百年仍未見來到,於是有些人認為根本沒有基督再來一回事,但這樣的想法相當危險,會令人疏於準備,正如耶穌在瑪24:44說:「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D 福 音:谷1:14-20
1. 本主日福音的上文,是谷1:13談耶穌剛「受撒殫的試探」後發生的,耶穌來到以色列北方的「加里肋亞」,然後在1:15宣講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這是上主選定的時空,猶太人相信當團體和個人都願意悔改時,正是默西亞來臨之時,所以我們也應「信從福音」。
2. 耶穌呼籲人「悔改,信從福音」後,便立即召叫首批門徒,兩者有何關係呢?讀經一是約納先知勸諭尼尼微人悔改,好能獲得詠25:7所說天主的「仁慈和良善」和25:10說的「慈愛和忠誠」。勿誤以為耶穌只召叫貧窮的人士作門徒,谷1:19說載伯德和兩兒子既有「(魚)網」,亦有「傭工」,可見這些富有人家被召時,為他們是一份挑戰。
3. 四位門徒被召叫時,1:18和1:20不約而同都說被召叫者「立刻」跟隨了耶穌。相比今天不少的信友們,只願意很有限度地付出,或許待退休後,或許待一切經濟都能應付後,或許待子女成家立室後,甚至暫且不提等等!宗徒們的積極回應乃在於明白被召叫的價值觀,他們明白宣揚「福音」的重要,便「悔改,信從福音」。看看「雅各伯和若望」的父親「載伯德」,「載伯德」意即「天主的恩賜」,當他獲得了天主的恩賜後,便慷慨就義,將兩子獻給教會,「雅各伯」也終於成了第一位殉道的宗徒(宗12:1-2)。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裡,象徵外邦人的尼尼微人悔悟了,他們接受了福傳。答唱詠的詠25:7似乎放進了尼尼微人的口中祈禱說:「我青春的罪愆和過犯,求你不要追念;上主,求你紀念我,照你的仁慈和良善。」跟着的25:8和25:10均表達出天主對人的慈愛,祂寬恕所有罪人。讀經二裡,保祿勸人要專注基督的再來,不可被世俗物質生活所纏擾。福音指出:「悔改」後便應「信從福音」,把信仰化為福傳行動,亦即作為基督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