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語文﹕濫用「官方」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l.yimg.com/mq/i/nws/partner/mp.gif&height=30)
【明報專訊】港鐵站內一個廣告上寫着,某教育機構是「英國 頂尖大學及院校官方代表」,乍然一看,「官方代表」?好像說的是政府機構的代表,細看廣告內容後卻發現指的是英國大學及院校在港的「正式代表」,為本港莘莘學子提供英倫院校的入學要求、學費、課程架構等資料。
我們在坊間經常聽到「官方」兩個字,比如說某藝人的「官方網址」、某影片的「官方版本」、某上市公司的「官方說法」,此外還有「官方消息」、「官方發布」和「官方博客」等不勝枚舉。查「官方」之義,中國最早的一部大規模語文工具書《辭源》指「官方」解「作官應守的常道」,此為一個較早期的定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的《現代漢語詞典》則列出「官方」意指「政府方面」,這該是現在廣為人知「官方」的定義。
翻譯受英語影響
上述「官方網址」、「官方版本」等例子似是把英語official的兩個譯義「正式的」和「官方的」混用了,受到了英語的影響,翻譯者往往把official website譯為「官方網站」。隨着互聯網的使用普及化,這幾年來濫用的例子處處可見,現在連寂寂無聞的販夫走卒都能在網上成立「官方博客」。其實如果與政府機構組織無關,最好還是採用official「正式的」這個意義比較穩妥,例如在用於商業機構時,實際應該說是某公司的「正式網站」,藝人公司回應緋聞的說辭應該是「正式說法」才對。因此,首段提及的廣告標題或可改成「英國頂尖大學及院校的正式代表」,這個改動既能精確地傳達意義,又能避免產生歧義。
作者簡介
梁慧敏,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 中文系,並獲香港大學 語言學博士學位,現從事與語言學相關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目前研究課題包括廣告修辭、篇章模式和國際漢語等。
文﹕香港教育學院 中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梁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