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ile:The Ci-Xi Imperial Dowager Empress (4).PNG


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名杏貞,1835年11月29號1908年11月15號),


「老佛爺」的稱號不是慈禧太后專用的、獨有的,因為清朝歷代皇帝都特稱「老佛爺」。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1835—1908年)發動宮廷政變,

實行垂簾聽政以後,宮廷中便以「老佛爺」相稱。至於名號是怎樣來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拜佛坐禪說。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孝欽後政暇,曾作觀音妝,以內監李蓮英為善財,李姊為龍女,用西法照一極大相,懸於寢殿。宮中均呼以老佛爺。」

二是他人加號說。據說「老佛爺」這個稱號是李蓮英給她的。慈禧對佛是很虔誠的,唸經供佛從不間斷,即使有時外出巡視也必如此。有一次北京少雨,全華北五穀受害。依照習俗,凡遇此情形,慈禧與朝廷官員便要每日向如來佛求雨,一直求到雨來為止。這一次只求告三天雨就來了,李蓮英很興奮,便趁機恭維慈禧,說太后真是了不得,差不多就好像是佛爺一樣。這番恭維的話使慈禧很高興。從此以後,慈禧就變成了李蓮英的「老佛爺」,每次奏話的時候,總是這麼稱呼。不久以後,「老佛爺」這個稱號就不脛而走,傳遍宮裡宮外、北京及全國。

三是自加徽號說。蔡東藩在《慈禧太后演義》中說,在慈禧60大壽時,「自加徽號,令承值人員等稱他作老佛爺,或稱他作老祖宗。」

四是沿蒙古俗說。王無生在《述庵秘史》中說:「宮中稱老佛爺,沿蒙古俗也」。

以上四種說法都認為「老佛爺」這個稱號是慈禧太后專用的、獨有的,這是誤解。實際上,「老佛爺」的稱號不是慈禧太后專用的、獨有的,因為清朝歷代皇帝都特稱「老佛爺」。

原來歷史上的帝王除了各自的廟號、謚號、尊號外,有些朝代的皇帝還有特稱,如宋朝皇帝的特稱叫「官家」,明朝皇帝的特稱叫「老爺」。

那清朝皇帝的特稱為什麼叫「老佛爺」呢?這是因為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而女真族首領的最早特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晏珠」的轉音,是佛爺「吉祥」之意。因此,女真首領歷代相傳,特稱為「滿柱」。後來,有的顯赫家族,世居高位的首領,起名就叫「滿柱」。

所以,清朝建立後,將滿語「滿柱」譯為「佛爺」,成為清朝歷代皇帝的特稱。慈禧太后讓別人稱她為「老佛爺」是有其特殊目的,她企圖把自己比作和皇帝一樣。

慈禧太后簡介

慈禧太后 (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西太后」、「那拉太后」等稱之者;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慈禧太后出身葉赫部(今四平附近),那拉氏,父惠征,吏部筆帖式,曾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等。玉牒(皇族家譜)呼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故得「慈禧太后」之稱謂。清文宗駕崩於避暑山莊後,治喪期間,大行皇帝皇后「母后皇太后」以及新皇帝生母「聖母皇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之東、西暖閣,故得「西太后」之稱謂。

由於在其48年的統治期間,中國內憂外患不斷,加上傳統對於女性執政的負面意見,過去對慈禧皇太后的評價幾乎是完全負面的。近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從歷史條件侷限的觀點,對慈禧當政提出多元化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