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951899年間,列強對中國有何野心?又中國如何逃過被瓜分之厄運?試詳論之。

甲、1895——1899列强對華野心:

( 在此段期間,列強對華的最大野心,就是領土之爭奪,紛紛在華劃定勢力範圍或強租重要港口,有關詳情,請參閱前題答案)

乙、中國逃出被瓜分厄運之原因:

中國之所以逃出被瓜分之危機,其主要因素是美國提出「中國門戶開放政策」。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後,令中國幾陷瓜分之局,而列強亦往往因競爭利益而生衝突。一八九九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 )向有關各國發表「中國門戶開放宣言」(OPEN DOOR POLICY ),請各國維持中國領土之完整。茲分析美國提出此項宣言之原因:

1、英、俄、德因爭奪在中國之勢力範圍及利益常起衝突,有導致戰爭之可能。

2、英國在華的經濟利益至大,中國若被瓜分,其商務必大受打擊,於是決定保持中國領土完整獨立,慫恿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以阻撓他國勢力擴張。

3、美國自南北戰後,有意擴展中國市場,各國在華之壟斷

行為,妨礙其發展,所以倡導「對華門戶開放」。

4、列強為確保其在中國之既得利益,並避免導致未來遠東戰事之危機,所以支持美國的宣言。

至於門戶開放政策之內容,可分為三大項:

1、各國在中國之勢力範圍或租借地,以及其他既得利益,均互不干涉。

2、各國勢力範圍之港口,不論何國貨物入口,均由中國政府按照現行稅率征收關稅。

3、各國勢力範圍之港灣、鐵路、對其他國家船舶及貨物所徵之入港費及運費,均不得較其向本國船貨所徵者為高。

自美國提出此門戶開放政策後,列強對華政策及行動,逐由單獨進行改為共同協調。中國列強均勢(BALANCE OF POWERS ),幸免瓜分厄運,但中國却淪為次殖民地了。中國之所以能逃過此瓜分命運,除了因為美國提出對華

門戶開放政策外,還有其他一定的客觀因素:

1、因為當時沒有一個國家有足夠能力獨佔中國。而列強間的猜疑,使它們彼此監視對方,而不敢輕率帶頭瓜分中國,因這樣會嚴重影響列強關係,破壞權力均衡是會有戰爭危機的。正如伍庭芳說,此情形下的列強,「平時均霑利益,而莫之能專;有事則互相箝制,莫敢先發。」

2、當時列強主要是希望得到經濟利益;但假若將勢力範圍劃為殖民地,它們將要付出重大代價,例如軍事、政治和行政的沉重負擔。所以列強都不大願意將勢力範圍殖民地化(COLONIALIZATION )

3、因爲當時清廷較為聰明技巧地周旋於列強之間,使它們互相牽制監視,任何一國不能有主宰的地位。例如,清廷將威海衛租與英國;目的是對蘇俄租借旅順、大連作出的牽制。清廷就在此一權力均衡体系下求生存,而不致被瓜分。

4、列強相繼在中國劃定勢力範圍,大大的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威望,特別是一些開明份子,都認為這是中國圖強時候,否則將有亡國之虞,故在一八九九年,當意大利要求將浙江的三門灣建為海軍基地時,受到清廷的嚴詞拒絕。此後再沒有其它國家有同類要求了。

5、最後,在廿世紀初期,列強為歐洲及非洲的爭奪而充满戰爭危機,假若瓜分中國將觸發更大的衝突。所以對中國的爭奪暫時擱置,這對中國來說顯然是有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