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甚麼才是緬甸“袈裟革命”的本色? | ![]() | ![]() |
撰文 羅少蘭 | |
2007/10/02, 週二 | |
西方傳媒稱今次緬甸民主運動為SaffronRevolution,意思是“褐黃色革命”,令讀者聯想到數年前在中亞地區爆發的一連“顏色革命”。然而,緬甸僧侶所穿的僧袍明明是褐紅色的,上街時影像是一片紅海,全球觀眾透過電視都能清楚看到,為何西方傳媒卻把它稱為“褐黃色革命”? 在美英等英語國家,僧侶所穿的服裝被泛稱為saffronrobe ,意思是褐黃色的袍,但也可理解為“袈裟”,也是西方人眼中佛教的象徵之一。西方傳媒以代表泛佛教的顏色定性這次民主運動,未知是純粹為了編輯上的方便,抑或內裏另有文章,但“褐黃色革命”或“袈裟革命”所代表的象徵意義肯定令北京看得咬牙切齒,深恐一輪以佛教為主題的“顏色革命”,將重演在中亞地區的骨牌效應,由中國大後院緬甸,燒到也是信仰佛教的後門西藏。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緬甸民運期間,高調地聲援了緬甸佛教僧侶,西藏流亡政府9月24日向全球發表達賴的談話:“我表達支持並與緬甸最近發生的爭取民主和平運動團結在一起,…並藉此機會呼籲全球熱愛自由人士,支持這類非暴力運動。” 美歐政府近月也對沉寂多時的達賴禮遇有嘉,就在緬甸民運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9月27日透露,美國總統布什將不再顧忌北京的反應,於 10月17日親自出席頒發國會金質勛章予達賴的儀式。此行動意義重大,因為布什將成為首位與達賴共同出席公開活動的在任美國總統,布什雖曾經不止一次在白宮跟達賴會晤,但全部以私人身份進行。 無獨有偶,德國總理默克爾9月23日也在總理官邸接見了達賴,成為首名接見達賴的德國總理,北京向德國提出了強烈抗議,指責默克爾損害中德關係,並宣佈取消兩項即將舉行的中德高層會議。 最早將緬甸民運及西藏問題扯上邊的是美國的CNN,9月24日當全球觀眾都在觀望緬甸軍閥會否進行武力鎮壓時,CNN一項分析中國會否插手干預的報道就曾經指出,北京除了要考慮奧運前自己的國際形象外,也會考慮緬甸民運對西藏的影響,這評論當時顯得有點奇怪,現時看來非常合理。 所謂“顏色革命”,其實是指2003至2005年間,一連串發生在前獨聯體國家的和平示威行動,期間格魯吉亞、烏克蘭及吉爾吉斯相繼爆發民主運動,成功促使政權轉移,由親俄羅斯的政府轉移到親西方的反對黨派手中,使俄羅斯後院嚴重失守。 這幾次“革命”的特點是和平非暴力,跟前蘇聯入侵捷克時爆發的“天鵝絨革命”一脈相承,而且都有鮮明的顏色作為標誌。格魯吉亞的叫“玫瑰革命”,因為該國盛產鮮花;烏克蘭的本來叫“栗子花革命”,因為栗子花是橙色的,所以後來就被稱為“橙色革命”﹔吉爾吉斯的被稱作“黃色革命”,也叫“檸檬色革命”,因為該國首都比什凱克的市花是黃色迎春花。 從表面看,“顏色革命”都是因為選舉不公而引發的,但最主要原因還是三國內政敗壞,經濟積重難返,人民期望改變,才會爆發示威,企圖推翻政府。然而,此等 “革命”爆發速度之快,影響力之廣,就令俄羅斯相信背後有外國勢力在推波助瀾,總統普京曾多次公開指責美國推動“顏色革命”,在獨聯體地區建立親美政權,挑戰俄羅斯的地區安全。 北京雖然從未就“顏色革命”作出公開評論,但從官方傳媒的言論分析,中央政府應該是認同俄羅斯的看法,認為美國在“顏色革命”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西方傳媒把緬甸民運塑造成另一次“顏色革命”,並以佛教僧侶為主題,直接挑動北京的敏銳神經,眼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日趨高調,估計北京不會掉以輕心,定會加緊控制西藏,以防僧人受緬甸影響,令“顏色革命”燒向西藏。 |
全站熱搜